乾坤再造在中华新西兰华人 吕柏林著

请科学家走近科学


虽然科学早已成了合理、真理、真相的代词,早已成了幼儿教育至大学教育和
主流的社会教育的灵魂和统帅,但是,科学界对“科学”不仅至今给不出统一
的权威定义,还给不出符合定义要求的权威定义,证据就在《百度百科·科学
》中,现摘若干“科学”定义并简析如下:

◆生物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曰:“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
论”。显然,达尔文定义的科学反映的是科研行为,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科
学的定义应由科研对象和科研成果组成。因此,达尔文定义的科学虽不是科学
的定义,却告诉:一,科学源于对事实的整理,是反映事实的规律和结论,而
不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和纯思维的学问——数学,即达尔文定义的科
学不包括哲学和数学。二,科学就是以事实求道,以事实求道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即达尔文定义的科学给出了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方法、
过程。

◆1979年版的《辞海》曰:“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思维的知识体系应指哲学和数学,而哲学、数学不属于科学,故本定义是
包含了非科学内涵的不科学定义。

◆1999年版的《辞海》曰:“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
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是个复杂的糊涂定义:
一,范畴在本定义中属哲学概念,但科学不可以包含哲学;二,科学领域的定
理、定律不属思维形式,三,定理、定律本来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故“运用定理、定律等……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
的规律的知识体系”=运用A的形式反映A——以A解释A,以A解释A等于
没解释。

◆《金山词霸》曰:“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
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也是个复杂的糊涂定义:一,普遍真理
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属于科研活动、教学活动、科普活动、科学试验活动、科学
实验活动、科学生产活动等,故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不属于科学内涵,
二,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属于“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并包括在“系统化
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的概念中,即前半句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属于后半句中
的“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并包括在“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的概念
中。三,去掉“的运用”三字,本定义便现出二个科学定义:一是“科学是指
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二是“科学是指已系统化和公式
化了的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曰:“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
规律的系统知识”。

显然,上列的“科学”定义中,只有《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给出的定义符合定
义要求,且是简明的科学定义。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是大连大学于199
8年首次为文科学生开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是大连大学全校非
理工院系的公共基础课教材,至今才成为国内近20余所高校的非理工专业的
公共基础课教材,受《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科学”定义教育的人数微不足
道,认可、运用该“科学”定义的人数更少,因此,《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对
“科学”的定义虽然符合定义要求,且是简明的定义,却非权威的定义。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的简明定义告诉,科学是描
述事实的文字和公式,是文字化的事实,系统化的事实,定义化、定理化、公
式化的事实。简言之,科学就是事实,就是能解释事实的定义、定理、定律、
公式、定论。因此,在“科学就是事实”的意义上,走近科学即走近事实。然
而,科学界给出的许多定义、定理、定律、定论并不反映最基本、最常见的客
观事实,现择要择简论证于后,请代表科学的科学家走近科学——走近事实向
公众释疑:

◆天文界告诉:地球是太阳的八大行星之一,月亮是阳光照亮的月球形象,太
阳只是拥有一千二百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的一颗恒星,银河只是拥有约一千亿个
星系的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光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如是,太空就应有太阳、月亮和闪着星光的无数天体,是充满阳光、星光、
月光的明亮空间,但1984年2月6日是农历正月初五,有月亮的日子,而
《美国宇航局专家介绍太空行走必备装置》报告:1984年2月6日美国宇
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在太空行走的恐怖视野是:“在太空没有参照物,看
不到一颗星星,也分别不清距离”。此情表示太空只有漆黑,没有日月星,日
月星都在卡门线内,月球不是月亮,月球不亮,月亮非球。而《登月之旅面面
观》报告:1971年7月26日至8月7日,乘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登月
的航天员欧文对听众说:“每当晚上,你抬起头就能看见月球(应译为月亮)
,我在月球上看地球也差不多,它活象一个脆弱的蓝色皮球悬挂在黑暗的宇宙
内”,此情表示,地球是漆黑宇宙的唯一“太阳”,蓝色地球没向太空传播它
焕发的蓝光。请天文学家告诉:太空为什么漆黑?为什么看不到日月星?为什
么没有天文界宣称的太阳系、银河系和约一千亿个星系?蓝色地球为什么没向
太空传播它焕发的蓝光?麦坎德利斯在太空行走时的轨道高度是285公里,
若大气圈与太空的界线——卡门线高度以100公里计,麦坎德利斯在太空行
走时离卡门线只有185公里,为什么蓝色地球照不亮离它185公里远的太
空?蓝色地球照不亮离它185公里远的太空是否表示光无法在太空传播?太
空无大气,无大气的太空即真空,蓝色地球照不亮离它185公里远的太空表
示光无法在真空传播,既然光无法在太空传播,又为何能透过三十八万多公里
的漆黑太空让月球上的宇航员看到蓝色地球、让月壳上及月球上空的摄像机拍
到蓝色地球呢?

◆国际航空联合会规定的卡门线高度——100公里是卡门线的最大值,因为
大气圈形状是“天包地如卵里黄”的卵形,与卵形天相似的大气层是对流层,
对流层在赤道高度约为17公里,在两极的高度约为9公里(《地质辞典·(
一)》),因而,卡门线高度100公里应指赤道上的高度,它在两极的高度
约为50公里。因卡门线是大气圈和太空的界线,故卡门线的最高高度——1
00公里又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区分太空飞行员——宇航员和蓝天飞行员的高度
,而美国区分宇航员与蓝天飞行员的高度是80公里,美国是航天大国,故有
理由相信,卡门线在赤道上空的高度应为80公里、在两极上空的高度约为4
0公里。即是说,太空见不到的日月星都应分布在赤道上空80公里以下、在
两极上空40公里以下的空间,但在地上看来,日月星又都在极高的高空、极
远的远空,日月星的实际高度和人类对日月星的视觉高度表示日月星都在极薄
的空间,表示蓝天犹如舞台背景中的蓝天,地上看到的日月星犹如舞台背景中
的日月星。请天文学家告诉:日月星究竟是球状天体呢?还是极薄极虚的光盘
光点呢?

◆天文界告诉: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公转周期为255个地球日。如
是,在地球→金星→太阳成三点一线和地球→太阳→金星成三点一线的日子,
金星不可见;金星出现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日子应分别约占金星公转周期的一
半,但“日出星不见”(《淮南子·说山训》),人类可见金星的周期应该不
及金星公转周期的一半。然而,金星是天天走在日出前向人类报晓的启明星。
因金星又名长庚,故有“日出长庚后”的古语。请问天文学家,“日出长庚
后”的规律是否表示金星没有绕日公转?没有绕日公转的金星会是太阳的行星
吗?

◆天文界告诉:宇宙只有一条银河,银河是由密集的星星构成的横亘星空的一
条乳白色亮带,在南北半球的晴夜都可见到。事实却是有两条银河在绕地盘旋
,证据是:一,在南北回归线地带的入夜时分,横亘星空的银河呈东西向,银
河主流线的投影与回归线平行,南北回归线是弧形的两条平行线,是纬度相隔
46°52′、水平距离相隔5065公里的两条弧形平行线(回归线上的地
球半径以6370公里计,6370公里×SIN23°26′×2=506
5公里),这就表示,并见南北天回归线上空的银河是两条。二,北半球天空
的银河没有南十字星座,南十字星座只现于南半球天空的银河,这就表示,北
天银河和南天银河是星罗棋布图不同的星河——群星组合不同的星河。请问天
文学家:太空见不到的银河为什么在蓝天却是两条群星组合不同的银河?群星
组合不同的两条银河是天体组成的实星河还是光点组成的虚星河?如果银河是
天体组成的实星河,地球能分身于两个银河系吗?如果银河是光点组成的虚星
河,又是谁在弄虚作假?谁在棋布星罗呢?

◆天文界告诉:月亮或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事实却是有两个月亮并见
南北天,绕地盘旋的月亮和月球有两个:

一,在南北回归线一带,满月一般升起于南北回归线的东端,南北回归线是隔
着5065公里的两条弧形平行线,这就表示,升起于南北回归线东端的满月
有两个。

二,北回归线一带的满月一般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北,南回归线一带的满月一
般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南,南北回归线一带的二个月亮的经天轨迹构成冫字,
一个满月走不出冫字轨迹,冫字轨迹必由两个满月走成。

三,南北半球居民见到的初三新月都亮相于银河的西端,南北天的银河是群星
组合不同的两条银河,在两条银河西端亮相的新月需要两个。

四,北半球居民见到的初三新月亮相于西南天、没落于西,南半球居民见到的
初三新月亮相于西北天,没落于西,见于南北天的新月下落轨迹构成冫字,冫
字的新月轨迹要求由两个新月走成。

五,北天新月的月弦朝南,南天新月的月弦朝北,现于南北天的新月月相成镜
像反应——互相对照,如同一组括号()。覆盖南北天空的︵形天盖是大气,
︵形的大气天盖没有折射北天月亮为南天月亮的反射能力,故并见南北天的月
相互相对照的新月只能是两个。

六,在北半球看到的满月后的缺月缺口在东天朝南,在南半球看到的满月后的
缺月缺口在东天朝北,缺口朝向相对的缺月只能是两个。

七,在北半球看到的满月后的缺月缺口在西天朝北,在南半球看到的满月后的
缺月缺口在西天朝南,缺口朝向相背的缺月只能是两个。

八,在北半球拍摄的满月后的缺月照片的缺口都朝右,在南半球拍摄的满月后
的缺月照片的缺口都朝左,缺口朝向相反的缺月只能是两个。

九,北半球见到的满月和满月后的缺月在东升过程中都向南斜升,南半球见到
的满月和满月后的缺月在东升过程中都向北斜升,即在南北半球见到的满月和
满月后的缺月在东升过程中都向赤道上空斜升,这种情况要求并见南北天的满
月和满月后的缺月是两个。

十,月亮在南北天的轨迹始终对称成冫字,冫字的月亮轨迹要求由两个月亮走
成。

十一,南北回归线一带同时间带的居民必在每个月的几个夜晚的相同时段见到
“月正树无影”(陆游《徙倚》)的月照,“月正树无影”的月照有时出现在
上弦月后,有时出现在满月后三四天。“月正树无影”的月、树和地心三者的
连线呈V字形,V上指的两个尖端不共戴天——不共戴同一个“天如覆盖”(
《宋书·志第十三》)的︵形天盖,故V上指的两个尖端指向的月亮是两个。

十二,北半球居民在月照区内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可望到月球,南半球居民在
月照区内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也可望到月球,这就说明有两个月亮和两个月球
在绕地盘旋。

请坚持地球只有一个月亮、一个月球的天文学家反证上面的论证错误。

◆下列七个月相图中,前五个月相图是《辞海·理科下》【月相】的插图和以
此插图为基础演绎而成的网络月相图,第六个月相图是上海天文台以北半球月
亮为焦点拍成的由一月25幅月亮照片集成的插于《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
?》的月相图。第七个月相图——第七图底部的月相图是http://portunus.net.nz/weather/
报告奥克兰所见的每个月中由四个月相组成的月相图,奥克兰所见的月相代表
现于南半球的月相。这些月相图告诉:天文界只以现于北半球天空的月相解释
月相成因,天文界至今不知现于南半球天空的月相与现于北半球天空的月相互
为镜像,天文界眼中的月亮只是北半球天文界所见的月亮,南半球的天文学者
从未“举头望明月”(李白《静夜思》),到南半球开会、访问、交流、旅游
、探亲的北半球天文学家从未在南半球“举头望明月”,北半球天文学家在有
南半球天文学家参加的国际天文会议上从未向南半球的天文学家询问过南半球
的月亮形象。请问天文学家,天文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月亮学、月相学、月
相成因学。满月是蓝天最大的光盘、最大的天象,以满月为底盘的月亮是最大
的光盘,北天、南天只是“天包地如卵里黄”之天的半天,无视南天最大光盘
的月亮学、月相学、月相成因学是不是残废半身的月亮学、月相学、月相成因
学?无视南天最大天象的天文学是不是高度残废的天文学?


 















◆科学界眼中的太阳是离地球1.5亿公里、直径约为139万公里的辐射光
线的球,其形为¤,视觉形象也是¤。因此,相邻的两条太阳光线是有夹角的
两条射线;离太阳越远,相邻两条太阳光线的距离就越大,传到地球的太阳光
线没理由是平行线;视觉上相邻的两条太阳光线也是有夹角的两条射线,但中
学物理却说“太阳距离地球很远,故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上
面五幅月相也示意照到月球的太阳光线是平行线。显然,照到地球和月亮的太
阳光线是平行线的说法,一违反太阳是¤状辐射光线之球的情况,二违反人类
在地上所见的太阳光线形象,三违反月球上的宇航员见不到太阳的真相。请问
光学家,照到地球的太阳光线能平行吗?你看到的太阳光线有平行的吗?照到
月球的平行光线是不是臆造出的光线?

◆上半月是月追日的情况告诉,一月追一日、二月追二日,有二月并见南北天
就有二日并见南北天,南北天有二对日月在绕地盘旋,地球是二对日月的盘旋
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错误,古老的“地心说”成立。天文学家们,本段
论断是否成立?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是当代人类的常识,故北半球的冬至是南半球的夏至、
北半球的夏至是南半球的冬至应是当代人类的常识,更应该是天文学家的常识
,但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导、原上海天文台台长赵君亮的科普文章《农历为
何没有“闰正月”?》却说:“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
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
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赵君亮的话表示:在
冬至这天,北半球转速最快,南半球转速最慢;在夏至这天,北半球转速最慢
,南半球转速最快,南北半球在赵君亮眼中成了同轴转动但转速不同的两个半
球,但看看地球仪就知道南北半球是不可分离的●,南北半球的转速即地球转
速。赵君亮的科普内容不是他的发现而是天文界的共识,如《维基百科·农历
》曰:“由于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冬季两个‘中气’相
隔29.44日,夏季两个‘中气’相隔31.44日。(以北半球为准)”
,中气指二十四节气中序数逢偶的节气。请包括赵君亮在内的天文学家告诉:
南北半球怎么可能是同轴转动但转速不同的两个半球呢?难道天文学家不懂得
南北半球是同一个地球?难道天文学家不懂得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难道天文学
家只懂得北半球的二十四节气并把北半球的二十四节气看作全球节气?

◆既然北半球的日照最长日——夏至不是因为北半球的转速最慢、同日的南半
球日照最短日——冬至不是因为南半球的转速最快,又是什么原因让太阳在同
一天照出北半球的最长日照和南半球最短日照呢?原因是光照北半球的太阳的
经天纬地轨迹最长、光照南半球的太阳的经天纬地轨迹最短所致:在北半球的
夏至,光照北半球的太阳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北,东至西北的连线是╱,这天
是光照北半球的太阳经天轨迹最长的日子;而在同一天,光照南半球的太阳升
起于东北、没落于西,东北至西的连线是↘,这天是南天太阳经天轨迹最短的
一天。此情告诉,╱长﹨短,光照南北半球的太阳升落连线是╱长﹨短构成的
八字,八字要由两个太阳合写而成。即是说,看光照南北半球的太阳轨迹,就
可一知日照长短的原因,二知有二日并出南北天。看太阳经天纬地的轨迹长短
是天文研究中的最易,请问天文学家,为什么全球的天文工作者都不看太阳经
天纬地的轨迹长短而玄谈谁都看不见的黄道呢?

◆《辞海·理科下》【黄道】称:黄道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
间所走的视路径。然而,恒星见于夜,太阳见于昼,“日出星不见”,谁能在
地上看到太阳在恒星中穿行呢?没人。没人在地上看到太阳在恒星中穿行,哪
来的太阳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请问天文学家,“黄道是地球上的人看太
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到底是天文界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瞎说呢
?还是《辞海·理科下》【黄道】之编辑部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呢?若是后者
,怎么就没有一个天文学家对《辞海·理科下》【黄道】提出纠正的建议和否
定性批评呢?没有一个天文学家对《辞海·理科下》【黄道】提出纠正的建议
和否定性批评的情况是否表示《辞海·理科下》对【黄道】的定义就是天文界
给出的定义呢?若《辞海·理科下》对【黄道】的定义就是天文界给出的定义
,是否说明天文界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瞎说者呢?

◆北半球所见太阳在冬至日升起于东南、没落于西,东南到西的连线是/,北
半球的冬至是南半球的夏至,南半球所见太阳在南半球的夏至日升起于东、没
落于西南,东至西南的连线是╲,/短╲长,合而为八,八要求两个太阳画成
,这就表示有二个太阳并出南北天并在南北天写八,在北天写/的太阳并没有
跑到南回归线以上的天空写╲,《辞海·理科下》的【回归线】却说:“夏至
日太阳北回归线后即向南去,冬至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后即向北去”——北半
球所见太阳在冬至日跑到了南回归线上空。可见,天文界并没观察太阳在南北
半球的升落方位和轨迹,只是北半球的天文界根据夏至→夏至期间太阳的升起
方位瞎说“夏至日太阳北回归线后即向南去,冬至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后即向
北去”,请问天文学家,情况是这样的吗?

◆天文学告诉:一年365个昼夜长短的消长变化和地球四季的气候变化是因
为地轴倾斜,地轴是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地轴倾斜是指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一直
保持倾角23°26′或66°34′的状态,该倾角是地轴与地轴绕太阳公
转的轨道平面所夹的角,地轴倾斜23°26′的形象就是地球仪的形象。下
图是《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中的“四季形成示意图”即倾斜地球绕日
公转示意图:



但是,一,地轴倾斜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完全是天文学界的虚构;二,无论
地轴是否倾斜,无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否椭圆形,地球的日照面积在任何
时候都相同;地球的日照面积在任何时候都相同,地球任何地方的昼夜长度就
必然不变,两极也不会轮流出现极昼极夜。因此,一年365个昼夜长短的消
长变化不是地轴倾斜和地轴倾斜的地球绕日公转的结果。那么,一年365个
昼夜长短的消长变化原因是什么?是太阳升落轨迹的长短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的
变化,因为升落轨迹的长短决定日照的长短,日照的长短决定昼夜的长短。太
阳升落轨迹都是可见的。如在北回归线,春分日,太阳升起于南东15°左右
,没落于西;春分→夏至期间,太阳升起方位从南东15°左右一天天北移至
东,没落方位从西一天天北移至西北;至夏至日,太阳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北
。夏至→秋分期间,太阳升起方位从东一天天南移至南东15°左右,没落方
位从西北一天天南移至西,至秋分日太阳升起于南东15°左右,没落于西。
秋分→春分期间,太阳没落方位都是西,但升起方位在秋分→冬至期间从南东
15°左右一天天南移至东南,在冬至→春分期间从东南一天天北移至南东1
5°左右。以上情况告诉:在北回归线一带,太阳在夏至的升落轨迹最长——
夏至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的昼最长,太阳在冬至的升落轨迹最短——冬至
的日照时间最短——冬至的昼最短,太阳在春分秋分的升落轨迹居中,故春分
秋分昼夜平分。因北回归线一带在秋分→春分期间太阳在升起于南东15°左
右←→东南、没落于西——太阳在南天经天纬地,故北半球的住宅、住室坐北
朝南才暖和。

而在南回归线,春分日(节气为中华文化独有,只有中华文化化内区的日历才
有节气标志,因而南半球的日历没有反映南半球节气的文字,认识南半球节气
的方法只能以中文日历标志的节气为本,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方法得出),
太阳升起于北东15°左右,下落于西;春分→夏至期间,太阳升起方位从北
东15°左右一天天南移至东,没落方位从西一天天南移至西南,至夏至日,
太阳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南;至夏至日,太阳升起于东,没落于西南。夏至→
秋分期间,太阳升起方位从东一天天北移至北东15°左右,没落方位从西南
一天天北移至西,至秋分日太阳升起于北东15°左右,没落于西。秋分→春
分期间,太阳没落方位都是西,但升起方位在秋分→冬至期间从北东15°左
右一天天北移至东北,在冬至→春分期间从东北一天天南移至北东15°左右
。以上情况告诉:在南回归线一带,太阳在夏至的升落轨迹最长——夏至的日
照时间最长——夏至的昼最长,太阳在冬至的升落轨迹最短——冬至的日照时
间最短——冬至的昼最短,太阳在春分秋分的升落轨迹居中,故春分秋分昼夜
平分。因南回归线一带在秋分→春分期间的太阳升起于北东15°←→东北、
没落于西——太阳在北天经天纬地,故南半球的住宅、住室坐南朝北才暖和。

请问天文学家,为什么不以太阳升落的轨迹长短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昼夜长
短变化而以虚构而荒谬到不堪一驳的倾斜地球绕日公转之谬论说明二十四节气
对应的昼夜长短变化?难道全球的天文学家都不知道昼夜长短决定于太阳升落
轨迹的长短?难道全球的天文学家都看不到太阳的升落方位在二十四节气中的
规律性变化?难道全球的天文学家都看不到太阳在二十四节气中的轨迹天天在
变化?既然地轴倾斜是天文界的荒谬虚构,倾斜的地球仪是否应该立即改斜归
正?

◆倾斜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理论和“四季形成示意图”都告诉,太阳在任何时候
都对地球直射;视觉也告诉,太阳在任何时候都对地球直射,因此,根本不存
在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百度百科·回归线)的情况
,根本不存在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百度百科·回归
线)的情况,因而,根本不存在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
分界线”(百度百科·回归线)。因此,天文学家对回归线的意义解释错误。
那么,回归线的意义是什么?回归线是偏离了正东升起点的日月回归到正东升
起之点绕地画成的纬线和偏离了正西没落点的日月回归到正西没落之点绕地画
成的纬线。对北半球所见太阳——北天太阳而言,北回归线是北回归线上的太
阳升起方位在夏至后南移至东南的太阳于冬至后一天天北移——向东回归并于
夏至日回归至东的回归点和太阳没落方位在春分后北移至西北的太阳在夏至后
一天天南移——向西回归并于秋分日回归至西的点的连线。对南半球所见太阳
——南天太阳而言,南回归线是南回归线上的太阳升起方位在夏至后北移至东
北的太阳于冬至后一天天南移——向东回归并于夏至日回归至东的回归点和太
阳没落方位在春分后南移至西南的太阳在夏至后一天天北移——向西回归并于
秋分日回归至西的点的连线。对北半球所见的月亮——北天月亮而言,北回归
线一是亮相北半球西南天的新月向正西回归终于在没落时回归到正西的点绕地
画成的纬线,二是日益丰满的北天月亮的亮相点一天天向正东升起点回归并终
于望日初夜回归到正东升起之点绕地画成的纬线,南回归线一是亮相南半球西
北天的新月向正西回归终于在没落时回归到正西的点绕地画成的纬线,二是日
益丰满的南天月亮的亮相点一天天向正东升起点回归并终于望日初夜回归到正
东升起之点绕地画成的连线。因此,标示回归线的天文意义就是偏离了23°
26′纬线东端为升起点的日月向23°26′纬线东端回归和偏离了23°
26′纬线西端为没落点的日月向23°26′纬线西端回归。23°26′
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而不是天文界虚构的地轴倾斜度。天文学家们,标示回
归线的天文意义是这样吗?

◆农历是阴阳合历,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合历,太阴即月亮,太阴历即月亮历
。月亮历即以周而复始的月相变化周期为月长度、以十二个月相变化周期为平
年长度、以十三个月亮周期为闰年长度的历法。月相变化周期即从满月到满月
的周期。因月相变化周期的长度——从满月到满月的周期长度是29.5,两
个月相变化周期的长度是59天,59天=29天+30天,故农历中的阴历
一般以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相隔出现。农历中的阳历体现于二十四节气,
因为二十四节气的长度即是公历的长度——365.25日。建立二十四节气
的天象是北天太阳的升落方位和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北天太阳的升落方位如上
述,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与节气的关系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
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皆春
、皆夏、皆秋、皆冬分别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因日月和北斗星合称日
月星辰,日月星辰是编制历书的天象依据,编制历书的天象曰历象,历象是至
高无上之天向人类敬授人间时间的天象,故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尚书·尧典》):“人时,谓耕获之候”(《蔡沉集传》)。即是说,农历
以可见的天象编制而成。但《百度百科·太阳历》却说:“太阳历又称为阳历
,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百度百科·阴历
》则说:“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
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
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事实却是,一,太空
漆黑,没有日月星,地上只看到太阳绕着地球公转的转象,地上天上都不存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转象,二,月球●形●色,漆黑太空中的●形●色月球
,就是在近地轨道绕地盘旋的宇航员也不看不到,宇航员在太空看不到的月球
,在地上更不可见。但地上人类却能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时见到月球(天文望
远镜的神奇性分析见下),人类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时即见月球的现象说明月
亮代表月球,月亮背后是月球,看月亮动向就知月球动向,但地上人类看到的
月亮动向是月亮绕地公转,在有月亮可见的日子里看到的月亮差不多是一天绕
地一圈,根本不一个月才绕地转一周。请问天文学家,你们是凭什么认定阳历
“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凭什么认定月球绕
行地球一周的时长是一个月的?

◆如果天星是发光的恒星和反光的行星,那么,除了出现新星和超新星,众星
是不会增减的,而新星和超新星罕见,中华古籍也都有记载,中国古籍记载的
新星、超新星才90来颗。但是,《汉书·天文志》报告:“春秋二百四十二
年间,夜常星不见”——常星应是常见天星,《明史·志第一》报告:大量恒
星“古多今少,古有今无”和“古无今有”。请问天文学家,为什么会出现“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夜常星不见”的情况?明朝的天文学家发现的大量恒星
“古多今少,古有今无”和“古无今有”又是何故?

◆天文界告诉:月亮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形象,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离
地只有384400公里;离地最近的星星是水星,水星离地球最近的距离是
0.277天文单位——约为4155万公里,因此,所有天星都在月亮之上
,只能出现月掩星、月食星的情况,没法出现星入月、星食月、五星入月、五
星食月的情况,但古籍却有大量的星入月、星食月、五星入月、五星食月的记
录。请天文学家告诉,为什么会出现星入月、星食月、五星入月、五星食月的
情况?

◆如果“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淮南子·说山训》)的说法成立
,白天是没理由见到天星的,但是,古籍记载了大量的五星昼见、五星经天、
三辰(日月星)昼见、恒星昼见、大星昼见的情况。请天文学家告诉,为什么
会出现五星昼见、五星经天、三辰昼见、恒星昼见、大星昼见的情况?

◆《辞海·日食》曰:“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月球掩
蔽太阳,便发生日食”。“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就是太阳→月球→
地球三点成一线,太阳→月球→地球三点成一线就势必出现“月球掩蔽太阳”
的日食,故“如果月球掩蔽太阳”是多余的假设。如果日食形成于“月球运行
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的状态,日食就应见于整个日照区,但日食总见于日照
区中范围很小的局部地区,且时间极为短暂,日食没有规律。请天文学家告诉
,为什么日食总见于日照区中范围很小的局部地区。

◆《辞海·朔》曰:“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
…朔发生的那一天定为夏历每月的初一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王思潮在《今年元宵节月亮十五圆,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民谚》中也说,“‘
朔’即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辞海·理科
下》的【月相】插图也图示朔日的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但日食条
件也是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故据天文学家的日食成因条件和每逢
初一都是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可知,初一即日食日,但日食
频率极低,日食时长极短,如《日环食千年等一回“最精彩”11分钟,重庆
无缘相见》报告:“1901—1999年,全世界共发生了228次日食,
其中,日偏食78次、日环食73次、日全食71次、混合食6次”,平均一
年发生2.3次。对世界各地而言,见一次日全食的周期约为300年。《自
然现象中的日月食》报告:日全食持续时间很短:短到几十秒,最长不过7分
钟。《问日食与月食》报告:根据统计,在同一地方见一次日全食平均需要等
待375年,见一次日环食平均需要等待224年。请天文学家解释,既然初
一是太阳→月球→地球成三点一线的日子——势必发生日食的日子,为什么初
一并不一定有日食?为什么初一从未发生日照区都可见的日食?

◆《辞海·月食》曰:“在望日,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地影掩
蔽月球,便发生月食”。“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就是太阳→地球→
月球三点成一线,太阳→地球→月球三点成一线就势必出现“地影掩蔽月球”
的月食,故“如果地影掩蔽月球”是多余的假设。如果月食原因是“地球运行
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的状态,月食就应见于整个月照区,但是,月食只见于
月照区中范围很小的局部地区,且时间极为短暂。如《月食与日食出现的频率
比是多少》报告:月全食每13.5个月出现一次,月偏食约22个月出现一
次。请天文学家告诉,为什么望日之夜不是全夜制的月食,为什么月食只见于
月照区中范围很小的局部地区。

◆《今年元宵节月亮十五圆,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民谚》报告:“‘望’就是
满月,也就是月亮看上去最圆,此时太阳、地球、月亮又走到一条直线上,地
球在中间”,即是说,满月形成于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时;《辞海·理
科下》的【月相】插图也图示望形成于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时,《百度
百科·朔望月》、《历法总论·朔望月》、《中秋佳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也都说满月形成于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时。然而,太阳→地球→月亮成
三点一线又是月食形成条件,即是说,满月形成条件即月食形成条件,天文界
的月食成因说和满月成因说是互殴的学说。因天文界的满月形成条件即月食形
成条件,故在理论上,望日势必发生月食,望日必无满月可见,事实却是“时
逢三五便团圆”(《红楼梦》第一回),三五十五,三五代表望日,故严格说
来,“时逢三五便团圆”实为“时逢望日便团圆”。月亮“时逢望日便团圆”
的事实又说明天文界的满月成因说与事实严重不符。请天文学家告诉,为什么
月食形成条件又是满月的形成条件?难道天文学家看不出满月的形成条件即月
食形成条件?难道天文学家看不出满月的形成条件必无满月?难道天文学家不
能从月亮“时逢望日便团圆”的事实中看出满月形成条件之大谬?

◆天文学家凭什么推出既与月食成因理论冲突又与“时逢望日便团圆”的月情
冲突的满月成因理论?原来,满月形成于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状态的理
论不是推出的而是看出来的,证据就在《今天傍晚将现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
天文奇观》:“今日傍晚,在正西方太阳落下地平线的瞬间,慢慢地月亮将同
时从正东方缓缓升起。专家解释,今日将能欣赏到‘太阳、地球、月亮’三点
一线的天文奇观”。即是说,“太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天文奇观”就是当夕阳
在西方地平线下落的瞬间,满月在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满月和夕阳在地
平线上对望的瞬间景象。然而,满月和夕阳的对望奇观是满月和夕阳在地平线
上的对望奇观,情形如同一个翘翘板:地球是翘翘板的支架,在地平线上对望
的满月和夕阳如同绑在翘翘板两端互照的手电筒,根本不是太阳→地球→月亮
的三点一线状态。请问天文学家,把满月和夕阳在地平线上的对望奇观看成太
阳→地球→月亮三点一线奇观是不是超低级的错误?若无这个超低级的错误,
会有既与月食成因理论激烈冲突又与“时逢望日便团圆”的月情激烈冲突的满
月成因理论吗?

◆上半月月追日越追越远、下半月日追月越追越近的情况表示,月亮绕地盘旋
的速度小于太阳绕地盘旋的速度。这就意味着,如果月亮由太阳照亮,任一地
点的满月与太阳互照奇观消失后,日地月逐渐进入太阳→地球→月亮成三点一
线状态,太阳照亮月亮的面积将越来起小、直至全黑,即月食面积越来越大,
直至全食,进而进入月亮越来越大的状态。但是,“时逢望日便团圆”的满月
都通宵达旦,除非局部地区遇到短暂的月食。此情表示,太阳→地球→月亮成
三点一线状态不影响“时逢望日便团圆”的满月通宵达旦的团圆,月亮与日照
无关。因偶而出现的月食属于月照区的局部短暂现象,故知,月食与太阳→地
球→月亮三点一线无关。请问天文学家,本段推理是否合理。

◆视距越大、视象越小的视觉规律——近大远小的的视觉规律是古老的常识,
因此,近大远小的的视觉规律不仅在人类掌握了绘画艺术时起就成了绘画艺术
中的透视规律之一,还成了科学界默认的视觉规律。近大远小的的视觉规律不
仅为科学界默认,还被光学家以凸透镜成像原理解释之。然而,近大远小的的
视觉规律不是规律,因为眼睛又可时刻给出近小远大的视觉,近小远大的视觉
对象就是太阳和满月:因为太阳和满月的视象在地平线上最大,在中天最小,
太阳和满月升至中天的过程是视象越来越小的过程,从中天西落的过程是视象
越来越大的过程,太阳在地平线最大、在中天最小的情况早在战国时代就由列
子告诉在《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然而,在地平线上最大的太阳、其视距也最大,在中天最小的太阳,其
视距也最小:若太阳和满月在卡门线上,卡门线高度以80公里计,太阳和满
月在地平线上的视距便为80公里+视者所在的纬环半径;若视者在南北回归
线上,南北回归线的纬环半径=赤道半径×COS回归线度数=6378公里
×COS23°26′=5851公里,回归线上的居民看地平线上的太阳和
满月的视距就是5931公里,他们看地平线上的满月和春分→秋分期间的东
升太阳的视距比看中天时的满月和太阳的视距远了5851公里。只因人眼看
太阳和满月的视觉是近小远大,完全与人眼看其它万物的视觉相反,故在小儿
以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看太阳时,就会在说了“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之后,得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两小
儿辩日》)的反问式论断。无疑,近大远小的的视觉规律是符合物理的视觉规
律,看太阳和满月的近小远大视觉规律违反物理的视觉规律。但人眼在太阳或
满月和其它万物之间反复扫视过程中反复给出与视觉对象相应的近小远大视觉
和近大远小视觉而无异样感觉的情况说明,人眼是兼容近小远大视觉规律和近
大远小视觉规律的神眼,目标视象的大小与物距无关,只与神奇的人眼相关,
人眼视觉不能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解释,光学界对人眼成像机制的研究等于零。
这些情况至今未被科学界发现的情况,又说明科学界无力找到人眼成像机制。
科学家们,有异议吗?

◆人眼的神奇不只表现在看太阳和满月体现出的近小远大视觉规律,还有很多
表现,如看同一个目标,有人见到鬼,有人见不到鬼;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眼里出英雄”;如凝视光源和强光源的镜像(下面统称光源)时,既看到
射向眼睛的喇叭状散射出的光线又看到环绕光源的无数密集的光环,射向眼睛
喇叭状光线是分布不均、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光线和光束;但一眨眼或皱眉
,分布不均、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光线和光束就发生转动,有的光线和光束
变成弧形;对光源眨左眼的光线和光束转向和眨右眼的光线和光束转向相反;
眼眨的越小,光线和光束就越长。“看同一个目标,有人见到鬼,有人见不到
鬼”的情况说明:鬼生于眼,眼能生鬼。“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眼里出英雄
”的情况说明:是眼睛给对象迭加了西施或英雄的光环。凝视光源见到的分布
不均、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光线和光束说明,光线和光束不是光源辐射物而
是眼现物,因为辐射必须象辐条一样均匀地向四周射出;对光源眨眼或皱眉所
见的情况、对光源眨左眼和眨右眼所见的情况、眼眨程度不同所见的情况则共
同说明:光线、光束的长短、粗细、方向、曲度随眼动而变,随眼动而变长短
、粗细、方向、曲度的光线、光束不是客观存在,因为客观存在不会随眼动而
改变长短、粗细、方向、曲度。因此,光线、光束、光环都是眼现物。光线、
光束、光环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眼现物的真相告诉:一,光线不是光源辐射的光
,二,光线不是光传播方向的直线,三,光线既不是客观存在,光速便不存在
,四,无视凝视光源时看到的光环和呈喇叭状散射的光线、光束的分布不均、
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情况,无视对光源眨眼或皱眉时分布不均、长短不一、
粗细不一的光线和光束就发生转动和有的光线和光束变成弧形的情况,无视对
光源眨左右眼时光线和光束转向相反的情况,无视眼眨的越小,光线和光束就
越长的情况,而只研究笔直光线的研究是挂一漏万的研究,且不是对客观存在
的科研,光学家对光线、光速的研究等于零。光学家们,你们看光源的视觉与
众不同吗?若你们看光源的视觉与众相同,对本段论证有何异议?

◆白天只能看到蓝天而看不到蓝天外的漆黑太空的事实告诉,人类眼力看不到
蓝天外的漆黑太空。天文望远镜的功能是调近远方的景物,是延长人类肉眼视
力的视具,并无穿越蓝天、透视漆黑太空的功能,因而,宇航员在漆黑太空看
不到的月球没理由在地上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但是,伽利略用他自造的天文望
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地貌、还用已经过世的名人给月球上的地貌
命名、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的史实告诉,人类一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就望到月
球正面,好象天文望远镜具有透视月亮、穿越蓝天、透视漆黑太空的神力。请
光学家告诉,为什么人类一用天文望远镜望月亮就只见月球不见月亮?难道天
文望远镜真有透视月亮和漆黑太空的神力?

◆大量的月球照片通过天文照相机拍月亮拍成的事实说明,似乎天文照相机也
具有透视月亮、蓝天和漆黑太空的透视力,但天文照相机由天文望远镜+照相
机构成,照相机的功能是照相,照相机所照之相即人眼所见物之相或通过天文
望远镜所见物之相。因此,天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只起拍照作用,用天文照相
机拍月亮就拍出月球照片的奇功建立者应是天文望远镜。请光学家告诉,为什
么用普通照相机拍月亮只能拍到月亮照片,一用天文照相机拍月亮就能拍到月
球照片?

◆局部地区白天如黑夜的气象,民间曰失日,民国前的官方曰昼昏、昼晦、昼
暝。昼昏在2000年前很罕见,如《新唐史》载有昼昏5次,《宋史》载有
昼昏15次,《元史》载昼昏6次,《明史》载昼昏31次,《清史稿》载昼
昏158次,但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昼昏频率特高,据粗糙的网络搜索
,2007年3月29日至2008年8月2日,中国大陆出现的昼昏至少有
90次(见中国大陆失日空前高频:16个月来至少失日90次》),其中,
昼昏时间最特殊和昼昏时长最长的昼昏是发生于2007年10月18日早晨
的丹东昼昏——时长达两个多小时,延长天亮时间两个多小时,证据可见鸭绿
江晚报《那2个小时,白昼如黑夜》,和白马王子1983的帖子《辽宁丹东
,白天的黑夜》。昼昏大部分出现在暴风雨天气中,微量出现在重雾、沙尘暴
天气中。乌云遮得了太阳却遮不住阳光,雨水是白色的,重雾是白色的,沙尘
暴也遮不住阳光,绝大多数暴风雨天气、重雾天气、沙尘暴天气都没出现白天
如黑夜的气象。可见,气象要素不是昼昏的成因,气象学家以气象要素的变化
解释昼昏的成因没道理。除了气象要素,充满局部地区昼昏空间的主体是大气
,故大气微粒是制造昼昏的最大嫌疑犯,因而,大气微粒既是制造昼昏的最大
嫌疑犯又是发明白天的最大嫌疑犯。气象学家们,是不是啊?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于2008年12月20日报道的《组图:西藏拉萨上
空出现日晕奇观》是篇严重缺乏新闻要素的图文合一新闻,因为,它没报道日
晕奇观出现的时刻和持续的时长,而日晕奇观是自然景观,报道自然景观的新
闻没理由严重缺乏新闻要素,报道自然景观又严重缺乏新闻要素的新闻既没理
由出自新华社记者的笔下,也没理由通过新华社编辑部的审查,而公开表示“
每天的工作就是以最先进的摄影设备,用最美丽的镜头语言讲述一个古老民族
的悠久文化和她发展的新故事”的普布扎西在2007年9月11日报道的《
拉萨上空出现日晕奇观》,却有“9月10日,市民手持转经筒在拉萨街头行
走。当日中午12时左右,拉萨上空出现日晕奇观,太阳周围有一道美丽的光
环,并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引得路上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这就表示,《组
图:西藏拉萨上空出现日晕奇观》藏有普布扎西不敢言明的玄机。不错,在该
报道的三张照片中,只在有倒车镜的那张照片标示着“这是透过变色镜片拍摄
的日晕”,这就暗示另两张照片没用变色镜片,它到底是不是日晕奇观,读者
可通过细读照片自辨。没用变色镜片拍摄的“日晕”奇观的两张照片是:





上列的两张照片告诉:一,照片中的日晕不象日晕,因为,网上众多的日晕照
片显示的日晕特征是以日为圆心、以N个太阳光盘视直径的长度为半径画成的
光环,而《组图:西藏拉萨上空出现日晕奇观》中的光环很小,光环与太阳的
间隔小于太阳光盘视半径。二,太阳不高,不是早晨七八点钟的朝阳就是下午
四五点钟的夕阳,太阳照耀下的天地只在镜头对着太阳的方向上有弱光,阳光
弱到镜头前的落叶树木都成了过火的黑乎乎树木,此情告诉,当时的拉萨发生
了神奇的昼昏,神奇在它形成于日照下,昏到只在对着太阳的方向上有弱光。
故推定,这是日照下的昼昏景象,拉萨在2008年12月20日发生了前所
未有的昼昏,旨在表明太阳不阳——没有辐射光线,充满昼昏空间的大气微粒
就是昼昏和白天的作者,所有昼昏都是昼昏地区的大气微粒不发光或发弱光的
作品。只因当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拉萨3.14事件,若用“日照下的白天如
黑夜”报道前所未有的拉萨昼昏景象,就可能因影射拉萨政治而成不了新华社
新闻。

现请光学家向普布扎西和拉萨居民调查,2008年12月20日的“日晕奇
观”究竟是日晕还是日照下的昼昏。若是昼昏,请解释为什么拉萨昼昏会形成
于日照之下,太阳是不是没有照亮天地的能力,太阳是不是没有辐射光线的光
盘。若是日晕,请解释为什么日晕期间会出现昼昏般的昏天黑地。

◆“天包地如卵里黄”是宇航员在太空透视大气圈和地球的形象,又是“浑天
如鸡子……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张衡浑仪注》)的提炼,但生活在东
汉的张衡不是宇航员,请问天文学家,张衡凭什么知道“浑天如鸡子……天之
包地,犹壳之裹黄”的?

◆爬山体验告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质辞典(一)》【对流层】告诉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几乎直线地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
0.6℃,称为大气降温率或气温直减率”;但科学界更新的大气降温率是每
升高一公里,气温就降低6.5℃。以最新的大气降温率估算,对流层顶部气
温应在零下80℃(暖季)以下~零下100℃(寒季)以下。常识告诉,热
源、距离、气温的三者关系是离热源越源、气温越低,对流层顶部零下80℃
(暖季)以下~零下100℃(寒季)以下的气温表示太阳的热辐射线通过对
流层顶部时的热度也在零下80℃(暖季)以下~零下100℃(寒季)以下
,零下80℃(暖季)以下~零下100℃(寒季)以下的太阳热辐射线的热
度只能在传向地表的过程中被对流层的大气微粒吸收而越来越低,太阳根本不
可能是地表气温的热源,但《辞海》理科下的【太阳】却说“太阳是地球上光
和热的主要来源”。请问热力学家、气象学家、大气学家,太阳是如何成为地
表气温温源的?又是如何在对流层形成大气降温率的?如果在对流层顶部已处
于零下80℃(暖季)以下~零下100℃(寒季)以下的太阳热辐射线无法
形成大气降温率,谁是大气降温率的作者呢?谁是气温的作者呢?

◆科学家告诉:温室效应的温源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温室效应。但大气降
温率告诉,太阳不可能是加热地表气温的温源,因而不存在温室效应、温室气
体。因温室效应理论导致二氧化碳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变热的罪魁恶首,许多国
家出台了以减排二氧化碳为主的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买卖,
无端增加了这些国家人民的税赋。解铃还须系铃人,请主张温室效应、温室气
体的科学家尽快站出来说明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的虚无性。

◆大气圈是包围地球外面的一层大气,是大气微粒受地球重力作用按重沉轻浮
规律沉积在地表以外的一层大气。因此,大气圈又是地球重力吸引大气微粒的
重力场,大气圈边界是地球重力场的边界,大气圈的大气微粒都是自由落体,
按比重大小紧密堆积的自由落体,即使在卡门线附近,大气微粒也是紧密堆积
的,不存在海拔越高、大气微粒就越稀疏的情况,但《地质辞典(一)·大气
层》却曰:大气“密度和压力随高度增高而趋于稀薄和降低”,而稀薄是指比
普通的、正常的或平均的数目或密度小的。请大气学家解释,大气密度随高度
增高而趋于稀薄的说法是否与大气圈中的大气微粒都是自由落体的情况冲突?

◆科学家告诉:臭氧层空洞是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是固定在地
表上空让太阳紫外线长驱直入的天窗,故有以地名命名的南极臭氧层空洞、北
极臭氧层空洞、青藏高原臭氧层空洞。然而,臭氧层和臭氧层空洞根本没理由
存在。因为,一,臭氧的分子量比氧气的分子量大,臭氧分子比氧气分子重,
而臭氧分子的比重应和氧气相同,应和氧气一样沉积在地表;氧气密度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臭氧没理由会上升到平流层中间;即使有臭氧升到平流层,也必
在重力作用下而立即下沉到地表;二,臭氧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很不稳定,
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故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臭氧会在大气中迅速氧
化,因而没机会升到平流层。三,即使平流层夹着厚约15公里的臭氧层、臭
氧浓度因某种原因大幅降低,也没理由形成固定的臭氧层空洞,因为,平流层
是大气微粒时刻在作平流为主的大气层,大气微粒既在平流层中作平流为主的
运动,就没机会形成臭氧层空洞;即使形成了臭氧层空洞,也没理由成为南极
的同步“卫星”、北极的同步“卫星”、青藏高原的同步“卫星”而分别固定
在南极上空、北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以上论证说明,臭氧层空洞是科学家
集体的虚构,虚构“臭氧层空洞”的科学家集体应对本段论证作出支持的表态
或作出反驳的论证。

◆卡门线是大气圈与太空的分界线。卡门线高度在赤道上空80公里、在两极
上空约50公里的真相告诉,高度在90公里—500公里的热层、热层以外
的外大气层、高度在80公里—1000公里的电离层均不存在。因电离层原
被科学界认定为起着折射无线广播短波给世界各地收音机的作用,而高度在8
0公里——1000公里的电离层根本不存在。这样,无线电专家就有义务告
诉大众:无线广播短波经由什么介质折射给世界各地收音机的?

◆虽然雾既有“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春雾晴,夏雾雨,秋
雾晒草皮,冬雾旱到庄稼死”、“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春
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的预报天气作用,又有掩护草船借箭的
军事用途,还有降低视野、引起交通事故的危害,但雾的成因却和雾的神出鬼
没一样令人莫明其妙而令人如坐五野雾中,如《辞海·理科上·雾》曰:雾是
“近地气层中的天气现象。由大量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构成”。下雨即下水滴
、下雹即下冰晶的情况告诉,水滴和冰晶的比重大于大气微粒,何况一滴水约
含6.7万亿亿个水分子(见《一滴水含多少水分子?》),小水滴在比重和
体重方面都远大于大气微粒。这就表示,成雾的小水滴或冰晶没理由悬浮在大
气中,小水滴或冰晶一在大气中形成就得成为落地的自由落体。请问气象学家
,成雾的小水滴或冰晶为什么不会成为自由落体,为何在研究雾的成因时无视
时刻存在的地球重力对成雾的小水滴或冰晶的吸引?

◆虽然《辞海·理科上·雾》没说成雾的小水滴或冰晶从哪来,但科学界的“
水循环”概念告诉,成雾的冰晶由小水滴冷却而成,小水滴源于地表水蒸发和
植物蒸腾的水蒸汽升天凝集而成。水汽是汽态的水、微分的水——水汽即水的
微粒,微粒的水。下雨即下水的情况也告诉水的比重大于大气,因此,升腾中
的水汽必在其升腾力小于水汽自身的重力时就得成为落地的自由落体,蒸发蒸
腾出的水汽没有蒸蒸日上聚集成雾的动力。请问气象学家,蒸发蒸腾出的水汽
凭什么力升天成雾。

◆《辞海·理科上·云》曰:云是“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或(和)冰晶组成
的可见聚合体,主要由水汽在空气中冷却凝结所致”。但是,一,水汽是空中
的自由落体,没理由大量上升到成云高度成为成云原料,二,水滴和冰晶无法
结合为一体和风吹云散的事实共同说明,云只能是水滴或(和)冰晶的松散聚
合体。云既是水滴或(和)冰晶的松散聚合体,水滴、冰晶就是空中的自由落
体,就没机会悬浮着聚合成云;而云在各种风速中飞行的情况说明,云又不可
能是水滴或(和)冰晶的松散聚合体;三,《辞海·理科上·云》虽没说成云
的大量水滴或(和)冰晶从哪来,但科学界的“水循环”概念告诉,成云的冰
晶由小水滴冷却而成,大量的水滴源于地表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蒸汽升天凝
集而成,但升腾中的水汽在其升腾力小于水汽自身的重力时就得成为落地的自
由落体,故蒸发蒸腾出的水汽没有蒸蒸日上去云霄的动力;四,南北半球季节
相反、旱季相同,旱季长近半年,旱季是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季节,但在长近
半年的旱季中,天空并没增云。天空在长近半年的旱季中没增云的情况说明,
地表蒸发蒸腾的水汽没有蒸蒸日上去云霄。以上四个证据都证明云不是“悬浮
在空中由大量水滴或(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云是气象学家把不可思
议的雾当作符合物理规律的自然现象、再拔高雾的悬浮高度而成,弄错云成因
的起因是没弄清雾的成因。气象学家们,是这样吗?

◆《辞海·理科上·雨》曰:雨是“云中降落的液体水滴。主要由云中冰晶或
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降融
化而成,也有由液体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此定义告诉:云是雨母。不
过,云若是雨母,满天的云也下不了几天雨,但全球雨季却长逾半年,在长逾
半年的雨季中蒸发蒸腾的水汽又没法蒸蒸日上去云霄。这就表示,云非雨母。
《甘肃永登县朗朗晴空突发山洪》的新闻也报告:雨与云无关,云非雨母,雨
非云化。

雨非云化的真相告诉,雹雪也非云化。但化雨简单,化雹化雪是复杂的技术工
程,因为,一,雹是特殊的冰球、冰块——是雹胚——冰胚被裹了多层冰壳的
冰球、冰块,要形成有包裹雹胚的多层冰壳的雹需要一段结晶时间;雹多是暴
雨夹带物,而雨和雹的形成气温各异,形成气温各异的雨和雹同时落下的情况
又说明雨和雹形成于相同的气温条件,这就令人不可思议。二,降雪不择季节
,雪既可降于寒冬也可降于盛夏,如网上搜索可见,在通常没理由下雪的时空
也会遇到四月飞雪、五月飞雪、六月飞雪、七月飞雪、八月飞雪、九月飞雪,
最不可议的飞雪是六月飞雪,但有《北京一周内两飘“六月雪”》新闻,而显
微观察和显微照相告诉:每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复杂、精美的六角形图案花
纹(见《世上没有两朵相同的雪花》)。要结出每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复杂
、精美的六角形图案花纹需要一段时间,人类至今造不出自然雪花的事实说明
,结出每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复杂、精美的六角形图案花纹需要高超的结晶
技术。人类至今造不出自然雪花的证据是:传统的人工造雪机造出的雪是粉碎
成粉末的片冰和小水滴凝结成的冰晶,没有雪花图案;新的人工造雪法是在人
工造雪机中掺死细菌而曰“细菌造雪”,但报告“细菌造雪”的网文虽有“细
菌将水分以一种相当规则的方式组合,包围细菌的小水滴结冰时几乎完全仿照
冰体的自然晶体结构”的推论,却无掺死细菌造的每粒雪具有独特、复杂、精
美的六角形图案花纹的图文。再说,科学家发现能造雪的细菌是是“假单胞菌
”,有限的“假单胞菌”菌种不足以形成六角形图案花纹各异的雪花。事实上
,科学家“现在还不清楚主要是那种细菌造成了降雪”(互动百科·细菌造雪
)。不知那种细菌造成降雪与“假单胞菌”能造雪的发现矛盾。以上三个证据
只能说明“细菌造雪”造不出自然雪。

既然雨雹雪均非云化,化雹化雪又是复杂而高超的技术工程,那么,生雨雹雪
的水从哪来呢?成雨成雹成雪的海拔多高呢?造雨造雹造雪的工程师是谁呢?
如果雨雪是自然物,又为何可在久旱不雨、冬旱无雪的情况下通过祈雨祈雪仪
式得之呢?雨雹雪的作者会不会是“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道德经》)的
无道呢?是不是““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在低空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呢?气象学家为什么没有想过上述情况和问题?

◆“潮之涨退,海非増减”(宋代余靖《海潮图序》)告诉:潮涨潮退的原因
不是海水量的增减,故“潮之涨退,海非増减”又告诉:长期的潮涨潮退没影
响海水量的增减,海水量长期没增减便表示平均海平面不变。平均海平面即零
海拔,全球各地长期使用海拔表示地面超出海平面的高度——表示地面绝对高
度的情况表示,全球各地的平均海平面不变,全球各地的平均海平面不变表示
全球各地的海平面不受季节影响。海非无底,海平面没理由不在长逾半年的雨
季中升高,也没理由不在长近半年的旱季中下降,请海洋科学家解释,为什么
海平面不会在长逾半年的雨季中升高?雨季中超出蒸发量的降雨量哪去了?为
什么海平面不会在长近半年的旱季中下降?旱季中大于降雨量的蒸发量哪去
了?

◆地球四大洋实为一个地中海——地球中的一个海洋,因此,这个“地中海”
没理由不端平一碗水。但是,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大西洋的海平面高20厘米,
表现在巴拿马运河的东西两端(维基百科·海平面),有些文章则称太平洋海
平面比大西洋海平面高24厘米。请海洋科学家告诉,太平洋海平面为什么比
大西洋海平面高20厘米或24厘米,“地中海”为什么端不平一“碗”水。

◆科学界宣称,火箭是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哈勃空间望远镜、月球卫星、登月飞船、深空探测器的动力,但科学界给出的
火箭动力机制却令人莫明其妙,如《百度·火箭》曰:“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
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向后高速喷出
的热气流在何处冲击何物产生反作用力不得而知;《维基百科·火箭》曰:“
火箭推力的获得,乃由高速喷出物反作用而生成”——高速喷出物作用于何处
何物不得而知;《金山词霸》曰,“火箭是由装有易燃混合物的壳体组成的装
置,燃烧生成的气体向后排出,从而产生反作用力把它发射到空中”——向后
排出的燃烧生成的气体在何处冲击何物产生反作用力不得而知。

虽然上述三种说法都没说明从火箭屁股高速喷出的高温气流——火箭屁在何处
冲击何物而产生反作用力——火箭动力,但已说明火箭屁冲击的对象在火箭屁
股后面,即火箭屁的冲击对象是火箭发射时的火箭底座和火箭升空后的大气。
但是,太空没有大气,在没大气的太空,火箭屁无法产生反作用力。故不难认
定,太空中的火箭动力即未知的神力。

但是,许多学问人说,火箭的反作用力不是生于火箭屁对火箭底座和火箭升空
后对空中大气的冲击,而是生于燃烧易燃混合物的火箭燃烧室,因为,火箭燃
烧室燃烧易燃混合物形成的高压热气流对火箭燃烧室形成了高压,其中,高压
热气流对燃烧室的左右上下四围围壁的高压相互抵消,对燃烧室的前后壁的高
压除了火箭屁股眼正对前壁的部分面积以外,也相互抵消,高压热气流对火箭
屁股眼正对前壁的部分面积的高压压力便成了推动火箭飞行的动力。

然而,燃烧室中的高压热气流分子在对燃烧室室壁产生高压作用力的同时也遭
受到燃烧室室壁的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
同一直线上而相互抵消。因此,火箭燃烧室中的高压热气流在火箭燃烧室中不
产生推动火箭飞行的一丝动力。火箭完全靠火箭屁冲击火箭底座和火箭升空后
的大气产生的反作用力为火箭动力。火箭在卡门线外的太空无法产生一丝的动
力,火箭全靠未知的神力飞行于太空,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
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月球卫星、登月飞船、深空探测器全靠未知
的神力在太空飞行,月球卫星、登月飞船全靠未知的神力登月,宇宙飞船、登
月飞船、航天飞机全靠未知的神力返回地面。

显然,火箭专家、航天界专家很清楚火箭动力即火箭屁冲击大气产生的反作用
力,很清楚火箭全靠未知的神力飞行于太空,很清楚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
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月球卫星、登月飞船、深空探
测器全靠未知的神力在太空飞行,很清楚月球卫星、登月飞船全靠未知的神力
登月,很清楚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登月飞船全靠未知的神力返回地面。只因
太空无大气,才给出模糊的《百度·火箭》、《维基百科·火箭》、《金山词
霸·火箭》的火箭动力生成机制说法。

《百度·火箭》、《维基百科·火箭》、《金山词霸·火箭》……给出的模糊
的火箭动力生成机制说法导致了无数知识分子对火箭动力机制的无知和无知型
的假说与争论,请火箭专家、航天界专家尽快出来向大众说明火箭动力的形成
机制和条件,给出火箭在太空生动力和飞行的真相。

◆科学界告诉:没有向心力就没有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月球全靠
地球引力绕地画椭圆,直冲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
站、哈勃空间望远镜全靠地球引力的吸引才在预定高度转折成绕地画圆或绕地
画椭圆的太空飞行器,登月飞船、月球卫星全靠地球引力在登月过程中走出螺
旋天路。但宇航员在月地之间的太空自由行走的视频、“实践8号育种卫星把
蔬菜和棉花的种子运送到距离地面200公里的太空。中国农业科学院太空种
子培育中心发射这枚卫星是为了检验在地球引力为零的情况下植物种子发芽的
情况”(美国之音《中国回收太空航行多天的育种卫星》)的书证、美国宇航
员约翰·格伦先后于1962年、1998年两次在太空向地面报告“地球引
力为零,我感觉良好”(《年纪最大的“太空人”》)的书证共同告诉:月地
之间的太空既无地球引力又无月球引力且无任何引力,月球没理由绕地画椭
圆,直冲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
镜没理由在无地球引力的预定的太空高度点转折成绕地画圆或绕地画椭圆的太
空飞行器,登月飞船、月球卫星没理由在无地球引力的太空中走出螺旋天路。
故请力学家、航天专家站出来告诉大众:月球、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
天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靠什么力在无地球引力的太空转折成绕地画
圆或绕地画椭圆的飞行器,登月飞船、月球卫星靠什么力在无地球引力的太空
走出螺旋天路。

◆太空行走有两种形式,一是系脐带的自由行走,一是不系脐带的自由行走。
这两种太空行走都与宇宙飞船或空间站同步。如系脐带在太空行走的列昂诺夫
与以每小时28000公里速度绕地盘旋的“上升2号”飞船同步(见《人类
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不系脐带在太空行走的麦坎德利斯和斯图尔特也先后
与以每小时28000公里速度绕地盘旋的“挑战号”航天飞机(见《高一物
理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同步。就是说,不论是系着脐带还是没系着脐带
,看起来在太空自由行走的宇航员其实都与身边的高速绕地盘旋的航天器同步
,在太空自由行走的宇航员都是一个与身边高速绕地盘旋的航天器同步的人体
卫星。然而,宇航员离舱时有两个力:惯性力和离心力。惯性力方向是宇航员
离开航天器的瞬间,航天器在其绕地盘旋轨道点上与航天器轨道相切的切线方
向中向前运动的方向,离心力是宇航员离开航天器的瞬间,由航天器所在的绕
地盘旋轨道点给出的离心力,该离心力的方向与航天器绕地盘旋的向心力方向
相反。宇航员离舱瞬间的惯性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必把宇航员甩出航天器的绕地
盘旋轨道,宇航员携带的氧气一耗完,即成在太空悬浮的尸体。请航天科学家
告诉大众,在太空自由行走的宇航员靠什么力成为高速绕地盘旋的人体卫星的
?计划让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地面决策集体凭什么认定离舱在太空自由行走的宇
航员必与航天器同步?决心离舱在太空自由行走的宇航员凭什么相信自己离舱
后会成为与航天器同步的绕地人体卫星的?

◆“在太空没有参照物,看不到一颗星星,也分别不清距离”的情况告诉,太
空见不到地上可见的月亮,地上见不到的月亮更没理由见于太空。初一无月亮
可见是规律,2011年7月31日的农历是当年的七月初一,这天若有月亮
可见,必是世界奇闻。然而,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罗恩·加兰
却于2011年7月31日在拍到《月亮的笑脸》,还说空间站每90分钟绕
地球一周,宇航员一天之中能欣赏到大约16次月落(见《一周太空照:月亮
的笑脸》)。请问天文学家,为什么罗恩·加兰能在太空拍到地上见不到的月
亮笑脸?这月亮笑脸是不是“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在太空的无中生有、凭
空捏造?除了地球,漆黑太空无物可照,月亮笑脸的笑脸作者是否也是包括哈
勃空间望远镜在内的所有航天器和在太空的宇航员面对太空拍回的彩色照片的
作者?“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是否就是暗助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
天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登月飞船、月球卫星、深空探测器升入太
空并暗助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哈勃空间望远镜绕地
盘旋的未知神力?

◆月地之间的太空既无地球引力又无月球引力且无任何引力的真相告诉,即使
月球具有作用于一定范围的引力,即使太空有太阳且有作用于一定范围的引力
,日月引力也无隔空打牛的神功——也无越过太空吸引地球天地万物的引力。
即使日月有越过太空吸引地球天地万物的神功,也不会是专吸海水弄潮的神功
,故即使在不知太空无任何引力的年代,仅凭海洋以外的水体无潮汐的情况也
该知道日月引潮说错误。但是,科学家至今仍在宣称日月引潮说。因此,坚持
日月引潮说的科学家很有必要向大众说明:太空不是零引力空间,而是没有地
球引力却有日月引力的空间,或者,日月引力具有隔空打牛的神功,并有专吸
海水弄潮的神功。

◆“地球引力吸引月球绕地公转”是科学界应用万有引力定理解释月球绕地盘
旋原因的经典应用,科学界对万有引力定理的最新应用是“如果没有月球,地
球就会摇摆不定,甚至颠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转轴最好的稳定器”(百度
百科·地轴倾斜)。请力学家告诉,月球引力是怎样发挥隔空打牛的神功稳住
地球自转的?

◆月地之间的太空零引力的真相告诉,太空不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理不
适用于地外太空。那么,万有引力定理是否适用于地球万物呢?也不适用。因
为:

一,万有引力公式告诉,万有引力是万无引力,万有引力定理是万无引力定理:



该式子告诉:M1对M2的引力和M2对M1的引力都是F。若称M1对M2
的引力为F1,称M2对M1的引力是F2,F1和F2就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两个力,即F1=—F2或者F2=一F1,M1拉不动M2,M2拉
不动M1,不管M1M2的质量悬殊多大,哪怕悬殊到月球对大气微粒,结果
都是相等的引力,对顶的引力、谁也没拉动谁,万物之间保持定距,万物之间
根本不存在“加速靠近的趋势”(《百度百科·重力》),根本没有“在超距
上万有引力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作用”(《百度百科·重力》)——其实,
“在超距上万有引力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作用”的说法本身就严重违反万有
引力公式和定理,因为万有引力公式和定理给出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与该两个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的距离越大,相互的引力就越小。
万有引力公式是万有引力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故万有引力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告
诉:万有引力定理是企图将宇宙万物固定在万有引力网中动弹不得的定理,事
实却是地球天地万物不受万有引力定理控制,都在自由运动。因此,万有引力
是算起来有,实际不存在的引力,万有引力是万无引力,万有引力定理是万无
引力定理。换言之,万有引力是牛顿虚构的又不反映事实的虚构力,万有引力
定理是牛顿虚拟的又不反映事实的虚似定理。

二,地球重力不是科学家虚拟的力,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不是万有引力
的分力,而是独立的力种。因为,㈠万有引力公式告诉:两个物体相互吸引的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谁也没拉动谁、两个物体保持定距,万有引力是科学
家虚拟的力;但地球重力是地球对地球万物的吸引力,体现于地球天地的万物
都有坠向地心的倾向,体现于地球万物的重力线指向地心,地球对地球万物吸
引力的大小体现于物体重量的大小。㈡万有引力是指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引力
,宇宙万物中的每个物都有吸引宇宙万物的万向引力,但地球重力只有单向引
力,即只有地球吸引地球万物的力,没有地球万物吸引地球的力;㈢万有引力
是比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更微弱的力,是“万有引
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
力中最微弱的力(《百度百科·重力》),物理学所称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
从强到弱的顺序是:强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万有引
力作用力。弱相互作用是基本粒子之间一种特殊作用,人类根本感觉不到,比
弱相互作用力更微弱的万有引力自然无法为人类所感觉。但地球重力是在重力
正常时空中拘禁地球万物于地球重力场内的力,是在地球的重力正常时空中最
大又最显著的力,是把跳离地表时的人类立即拉回地表的力,是需要产生每秒
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力才能让地球物体脱离地球重力场从而把地球物
体送往太空的力。可见,地球重力不是科学家虚拟的力,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
存在;不是万有引力的分力,而是独立的力种,苹果落地现象是具有坠向地心
倾向的苹果脱树后坠向地心、落到地上的表现,是地心引力单向吸引苹果的结
果,不是万有引力引落苹果的表现。苹果落地现象根本给不出万有引力定理和
公式。

重力正常时空是对重力异常时空而言的,重力异常时空是指“车往坡上滑,水
往坡上流”的怪坡、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柯斯镇西郊的既改变物体重心
又改变重力大小、重力方向的神秘地带(见《神奇空间违反重力定律,美国小
镇动植物一边倒》)等时空。

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从事实中发现的科学
规律必然反映事实,必然经得起客观事实的反复检验。因此,科学定理、定律
必须反映客观事实,必须经得起客观事实的反复检验。如果万有引力定理反映
事实,人类就应看到或感觉到地球万物相引的客观事实,但客观的事实却是,
人类看不到也感觉不到“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的万有引力
,而在地球重力正常区,人类能看到和感觉到的控制地球天地万物的唯一力是
重力。苹果落地现象只能给出重力,根本给不出万有引力定理和公式。

四,虽然无法理解科学界如何用万有引力定理推出“太阳引力吸引地球绕日公
转,地球引力吸引月球绕地公转”的说法,但该说法告诉,科学界表述的万有
引力特征是大吸小。因此,大吸小也应表现于地球万物,走近一座高山的过程
应是感受到大山的引力越来越大的过程,走近一幢摩天大楼的过程应是感受到
摩天大楼的引力越来越大的过程,走近航空母舰的过程应是感受到航空母舰的
引力越来越大的过程,但均无人有此感受。如果说大山和摩天大楼已和地球连
体而不能算作独立物体,航空母舰则是独立物体,按照万有引力定理,航空母
舰应对走近它的人产生越来越大的引力,事实却是无人有此感受。如果说人体
太重,航空母舰无法让走近它的人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引力,航空母舰是否吸引
过树叶、羽毛呢?没有。如果说万有引力公式是说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人类因人体质量太小而在走近航空母舰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航空母舰的引力,
航空母舰之间、航空母舰对其它大型舰船的引力就应该可观,但无人看到停泊
在港口的航空母舰之间相互吸引的情况,无人看过到停泊在港口的航空母舰吸
引过它旁边的其它舰船的情况。名为四洋的海洋是水体相连的“地中海”,“
地中海”的水体是地壳上的独立水体,它和航空母舰相互吸引的引力应该可观
,应该是航空母舰行进过程中的巨大阻力,可是,科学家从未把“地中海”和
航空母舰之间的引力当作航空母舰行进过程的阻力。这就说明,航空母舰对大
小物体都无引力,说明航空母舰对万物都无引力,说明万物对万物均无引力。
万有引力定理和公式完全是牛顿幻想而成的不反映客观事实的定理和公式。

以上情况说明,万有引力等于万无引力,万有引力定理等于万无引力定理,万
有引力定理和公式是牛顿幻想而成的定理和公式,是无处可检验的科幻定理和
科幻公式,是无中生有又不能检验的科幻定理和科幻公式,是毫无意义的科幻
定理和科幻公式。请坚持万有引力定理是普适宇宙之定律的科学家对本段论证
作出反驳的论证。

——上个◆号引出的文字修改于2013年1月6日,原文可在网上找到。

◆科学家靠地震波确定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情况告诉,地震波是地球内部构造
的神探。一因科学界相信,月地同源说、地球分裂说、地球俘获说所说的月球
都是实心天体,有必要弄清月球的内部构造,二因科学家相信月球是太空移民
的第一站,需要了解月球有无月震和月震的频度、强度,故月震波被美国航空
航天局认为是探明月球内部构造的神探,从而让月震仪和人类同步登月,成功
登月的六艘飞船都在月表安置了一台月震仪(第一台登月的月震仪只工作21
天,最后停止工作的月震仪的停止工作日子是1977年9月30日,见刘烨
《揭秘月球·第19章·月震》)。为探明月球的内部构造,美国航空航天局
安排了让阿波罗13号、14号、15号登月飞船的宇航员用即将抛弃的火箭
各造一次人造月震。地震纵波和横波在固体中的传速分别为5.5~7公里/
秒和3.2~4公里/秒,若月球实心,月震纵波传速以5公里/秒计,月震
纵波穿透直径3476公里的月球只需695秒。但李卫东在《人类曾经被毁
灭》第四章报告:月震仪传回的阿波罗13号、14号制造的月震余震持续时
长分别为3小时20分和3小时,这两次月震的纵波所达深度只达35~40
公里(文中对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震情描述不详,只描述了此次月震在月
表传播了1100公里)。若月球实心,持续震动了3小时20分和3小时的
月震纵波必在月球直径上穿透月球。应在月球直径上穿透月球的月震纵波只达
35~40公里的震情和地震震中没刮地震波形的地震风所表示的地震波不能
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共同证明:月球是壳厚35~40公里的○形天球,○形
天球必是人造、人居、人驾驭的天体。月表无人居和月球是人居天体的情况表
示月人居于○腔内壁,但壳厚35~40公里的○腔必时刻产生向心型重力,
时刻产生向心型重力的○腔内壁不可居人——人一进○腔就会被向心型重力推
向○心,月人既居于○腔内壁,就表示○心时刻在辐射消除○腔时刻产生的向
心型重力的离心型重力线。建○形天球已经很玄,把不可内居的○形天球建成
在漆黑太空摸黑绕地盘旋的长生地,实为玄之又玄的玄举。可见,月球即月宫
,月宫在○内,吴刚嫦娥在○内,○人即神仙。辐射离心型重力线的月球必拒
包括陨星在内的万物于万里之外,月壳没理由存在月壤,登月飞船、月球卫星
都无登月的可能,事实则是登月飞船及其宇航员、月球卫星都登了月,还给登
月宇航员相当于地球重力1/6的的月球重力感受,还给登月宇航员留下深深
的脚印准备了厚厚的松土,这就说明神奇的月球离心型重力线就是“天得一以
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
正”(《道德经》)的一,月球就是生一之母——万物之母;重力生動,离心
型重力线又是生万力的動力线,生一之母的月球又是万力之母。因此,一是月
球绕地盘旋的動力、所有太空飞行器进出太空和在太空飞行的動力、人体地球
卫星的飞行動力,招待飞船和宇航员登月的月球向心型重力和月壤是一的临时
化生物。

月球○形和○形月球时刻在辐射离心型重力线的真相告诉:月球一不会发生陨
星撞月事故,二不会发生火山活动和内源月震活动,三不会发生月表岩石崩滑
性月震,构成月貌的高地、平原、山系、月坑、月谷、月溪、辐射纹、月海、
月湖、月湾、月沼都是月人所造,月震仪传回的人造月震以外的月震信息都是
离心型重力线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可见,证明月球○形的人造月震信息和“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
来说却是一大步”的一步等值,是登月飞船获得的最重要最宝贵的探月信息。
然而,证明月球○形的三次人造月震信息只见于《人类曾经被毁灭》第四章的
不完全引用中(《25位宇航员皆遇UFO,恐惧使美俄30年不登月》只模
糊报道阿波罗13号飞船制造的月震信息。而外文若有三次人造月震信息的新
闻和论述文几乎都会被译为中文),说明科学界只有李如东对最重要最宝贵的
人造月震信息感兴趣。请问地震学家为什么对最重要最宝贵的人造月震信息不
感兴趣而只对月震仪传回的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微弱的月震信息感兴趣?震
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微弱的月震信息怎么会是震源深度在680—900公里
(《地质辞典(一)》【月震】)或800—1000公里(网文)的深源月
震信息呢?屏蔽人造月震信息、采信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微弱的月震信息是
不是为了编造月壳→月幔→月核的月球内部构造?屏蔽人造月震信息是不是因
为人造月震信息给出的月球○形真相会颠覆生物进化论?屏蔽人造月震的信
息、采信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微弱的月震信息的态度是整理月震信息的科学
态度吗?屏蔽人造月震的信息、采信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微弱的月震信息“
还原”而成的月球内部构造是否只有诈骗愚民价值、自欺欺人价值?

◆《辞海·理科下册》【泥裂】曰:“潮湿泥土被强烈的太阳光晒干收缩后所
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裂块,有时可以为后来的沉积物所覆盖而保存在岩石中形
成一种构造叫‘泥裂’。泥裂形成于岩层的表面,且裂口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向
下伸展,故可以用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潮湿泥土被太阳暴晒收缩而成
的不规则多边形裂块可称地面上的泥裂,地面上的泥裂要被后来的沉积物所覆
盖,形成地只能在湖边海边,但形成于湖边海边的泥裂既容易被暴雨打烂又容
易被湖浪海浪冲烂,未被暴雨打烂和湖海浪冲烂的泥裂若随地基下沉又容易在
水下被水泡烂,进而被湖浪海浪冲刷的无影无踪,因此,地面上的泥裂根本没
理由成为碎屑沉积岩中的泥裂化石。明确说明地面上的泥裂发生地的是《沉积
岩的结构和构造》,它说:“泥裂在现代沉积中经常见到,是沉积物露出水面
后,爆晒干涸形成的收缩裂缝。平面形态呈网格状的龟裂纹,它是沉积面暴露
地表的标志”。但是,如果地面上的泥裂形成于暴露地表的碎屑沉积面,则表
示碎屑沉积面所在区域正处于海退期或造陆运动期,海退期后是海进期,但地
质学上的海退期和海退期都长达几十万年乃至百万年,神农之世以来还未发生
海退或海进的情况也说明海退期和海退期之长。因此,如果地面上的泥裂形成
于暴露地表的碎屑沉积面,碎屑沉积面上的泥裂必被暴雨打烂、湖海浪打烂,
进而被流水冲刷的无影无踪。即是说,不管地面上的泥裂形成于何地,都不可
能成为碎屑沉积岩中的泥裂化石。同理,雨痕、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留
下的脚印、虫孔也没理由成为沉积岩中的雨痕化石、脚印化石、爬痕化石、虫
孔化石。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岩盐又称石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形成于干燥气候带的盐湖或泻湖中(见
《地质辞典(二)》【盐岩】、《百度百科·盐岩》),故岩盐属于蒸发岩。
就是说,盐岩形成机制和盐民晒盐相同。但是,盐晶出于含盐咸水又溶于含盐
咸水,如果盐晶出于浅水海湾中的泻湖,则盐晶必在泻湖所在地下沉过程中为
海水所溶解;如果盐晶出于陆地的盐湖,整个盐湖也成了盐晶湖,则盐晶湖也
必在风化作用、流水冲刷搬运作用中化为乌有。因此,盐岩不可能形成于干燥
气候带的盐湖或泻湖中。盐岩是蒸发岩或卤化物岩的一种,盐岩不可能形成于
干燥气候带的盐湖或泻湖中便表示所有蒸发岩或卤化物岩都不可能形成于干燥
气候带的盐湖或泻湖中。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江河自古至今都在不停地向湖海输送着大量的生物遗体,但在分选性好的湖
海沉积物中肯定找不到生物遗体,因为生物遗体会流水中氧化、会被水中微生
物消化、会被流动的泥沙磨化。科学界认为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古今流
水都富氧和富含微生物,因此,古生物遗体必在流水中氧化、被水中微生物消
化、被流动的泥沙磨化——古生物遗体没理由成为分选性良好的碎屑沉积岩和
化学沉积岩中的化石。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沉积岩旧称水沉岩,表示它们在水下沉积而成。沉积岩由碎屑沉积岩、化学
沉积岩、生物沉积岩组成,碎屑沉积岩是地表岩石被风化出的碎屑、火山喷发
出的碎屑经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深埋、固结而成,具有按颗粒从大到小
、比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先后分层沉积的韵律,沉积韵律在地层剖面上的反映是
依次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或者相反的顺序,正序表示岩
层从老到新,反序表示地层被倒转。地质学对沉积韵律的解读依据是“今天乃
是解释过去的钥匙”。但是,今天在湖海的碎屑沉积看不到按颗粒从大到小、
比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先后分层沉积的沉积韵律,只能在湖底、海底看到粗砂→
中砂→细砂→粉砂→泥的沉积顺序,如果它们被深埋固结成岩,粗砂→中砂→
细砂→粉砂→泥便是该层岩层的颗粒横向排列特征,但沉积岩中没有这样的地
层。可见,碎屑沉积岩中的沉积韵律无法用“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解释
,具沉积韵律的碎屑沉积岩不是水成岩。“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虽是真
理,今天的水下沉积规律也是过去的水下沉积规律,但今天的湖海碎屑沉积情
况没有沉积岩中的沉积韵律的事实告诉,包括“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的
作者吉姆·哈顿在内的古今地质学家都没把“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当真
——都没去考察过水下沉积情况。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地质学认为,化学沉积岩是指由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通过化学作用沉
积而成的岩石,种类有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质岩、其它一些化
学岩。然而,今天的湖海不仅沉积不出卤化物岩(道理见上面的盐岩),也根
本找不到能沉积出碳酸盐岩的高浓度的碳酸盐溶液水体或水域、找不到能沉积
出硫酸盐岩的高浓度的硫酸盐溶液水体或水域、找不到能沉积出硅岩的高浓度
的二氧化硅溶液水体或水域。因地质学家给出的化学沉积岩定义的依据是“今
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故根据“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可知,今天的
湖海沉积不出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的定义或形成条件完全是地质学家的想
当然。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地质学认定,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煤
层是含煤岩系的夹层,含煤岩系主要是具沉积韵律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灰
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岩系也常见砾岩、粘土岩、石灰岩,铝质岩、油页岩
、硅质岩和火成碎屑岩等。含煤岩系通常富含植物化石或动物化石。火成碎屑
岩是成份以火山碎屑为主的碎屑在湖海沉积而成的岩层。含煤岩系的特征告诉
,含煤岩系的岩层都被认为是在湖海沉积而成的岩层,它们所含的煤层只能是
湖海环境的沉积物。因成煤物质被地质学认为是古代植物遗体,成煤的古代植
物遗体只能是通过流水搬运到湖海沉积的植物遗体,但植物遗体又必在流水的
搬运、沉积过程中被水中的氧气氧化、微生物消化、碎屑磨化中化为乌有,无
法形成煤层。因湖海沉积不出具沉积韵律的碎屑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故含煤
岩系不可能在湖海沉积而成。地质学家们,是这样吗?

◆《维基百科·石器时代》曰:“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因此,石器时代的石具只能是:一,石头互砸出的石刀、石凿,二,用石
头互砸出的石刀、石凿相互作截断式加工,三,对前两类作磨顺磨平磨薄的加
工。但印刷在考古文献中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都不是上述的三类石器:有的象
橡皮泥经铲刀雕制而成,有的象是以石头互砸出的铸利石刀、石凿为坯再用削
石如泥的利器加工而成,以致有的石刀刀面、石凿凿面具有一条和一条以上的
比较直的棱角分明的利棱,后者成了具多个角度的斜面组成的多面刀具,斜面
貌似自然裂面,但多呈平顺状,好象完全按照打造石器者的设计意愿;有的刀
面不平而光滑,不平而光滑的刀面由紧密相挨的贝壳状和次贝壳状光滑凹面组
成;多数刀面具有较平顺的厚薄相当均匀的斜面,斜面保持清晰完整的贝壳状
断口,许多刃口呈貌似自然的锯齿状或波浪状。这些情况表示新石器时代的石
器多是在石头互砸出的锋利石刀、石凿的基础上对厚度作了削薄加工。这些石
器的石材都是又硬又脆的石英岩、黑耀岩、隐晶质石英、辉绿岩类、玄武岩等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只能由石器加工。但是,别说用石头互砸出的石刀石凿到
作厚度上的削薄加工,就是现代石匠用现代铁器也无法对石头互砸出的石刀石
凿作厚度上的削薄加工。这就表示,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不是古人类作品,新石
器时代子虚乌有,石器时代子虚乌有。石器时代是考古专家发现的时代,成了
人类婴儿期的时代,检验新石器时代是不是子虚乌有的方法可请现代石匠用现
代打石工具仿造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因此,考证出石器时代之石器的考古专家
有义务动手仿造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或出面请现代石匠用现代打石工具仿造新石
器时代的石器,并向大众报告仿造成果。

下面是石器时代的石器照片:



此石器的石材好象橡皮泥,此石器象橡皮泥经铲刀雕制而成


图中石器都象经过了削薄加工



图中石器都象经过了削薄加工


更多的石器时代的石器照片可见 http://www.bolin.sisko-hosting.tk/0212.htm


◆飞行动物——飞鸟、蝙蝠、飞行类昆虫即使能在展翅中因翅下吸气产生的升
力举起自身,也必在收翅过程中落地,故飞行动物的振翅运动只能是在原地做
扑腾体操的运动,飞行动物的振翅产生不了一丝的飞行力,飞行动物无法靠振
翅飞行,全然不靠振翅飞行,而是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飞行,故
曰“飞者非鸟”(《推背图》第五十六象)——飞鸟不是鸟自己在飞,飞行动
物不是靠自己飞行,而是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飞行。因此,飞行
动物为人类生的一切利益都是道生的利益,飞鸟生的一切鸟害、飞行昆虫生的
一切虫害都是道害。只因人类和飞行动物都恃无道以生而不辞,故会发生“长
史范洪胄有田一顷,将秋遇蝗,修躬至田所,深自咎责。功曹史琅邪王廉劝修
捕之,修曰:‘此由刺史无德所致,捕之何补。’言卒,忽有飞鸟千群蔽日而
至,瞬息之间,食虫遂尽而去,莫知何鸟”(《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的奇迹。

虽然飞行动物不靠振翅飞行,但人类自古至今都坚信飞行动物靠翅飞行,故有
展翅高飞、为虎添翼、与虎添翼、如虎添翼之词。若见无翼而飞、不翼而飞的
情况便以为神。动物学家和仿生学家又都相信飞行动物靠翅膀飞行,但是,人
类若一直仿飞行动物的翅膀制造扑翼飞机,必定至今也无飞机上天。飞机制造
史告诉:科学家又不相信飞行动物靠振翅飞行。请坚信飞行动物靠振翅飞行的
动物学家和仿生学家告诉:一,飞行动物振翅产生向任何角度飞行之力的力学
机制;二,蜂鸟在高速振翅中直升、直降、悬停和倒飞的力学机制;三,“加
拿大博士生驾扑翼飞机持续飞行19.3秒”的持续飞行力的力学机制。

◆动物学家认为,鱼鳍是鱼的附肢,有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五种,
胸鳍、腹鳍成双,曰偶鳍;背鳍、臀鳍、尾鳍为单,曰奇鳍。但是许多鱼五鳍
不全,如鳗鱼无腹鳍、胸鳍小、背鳍和臀鳍低到看来象无鳍;有的鱼几乎无鳍
可见,如鳝鱼。《百度百科·鱼》介绍:胸鳍和腹鳍起平衡鱼体作用,背鳍起
保持鱼体侧立作用,臀鳍起协调其它各鳍和平衡鱼体作用,尾鳍决定运动方向
及运动动力。《百度百科·鳍》的介绍是:背鳍、腹鳍、臀鳍起平衡鱼体作用
,胸鳍主要起转换方向作用,尾鳍既起稳定鱼体、把握运动方向作用又同尾部
一起产生前进动力。可见,在动物学家眼中,尾(鳍)是鱼的游水动力装置。
但是,摆动尾(鳍)只起一左一右的摇舵作用,一左一右的摇舵只会令船在原
处摇头摆尾,故水中鱼摆尾(鳍)也只会令鱼在原处摇头摆尾——不产生游行
动力。那么,请问鱼学家、仿生学家,鱼的游行力生于何处呢?鱼跃出水的跃
力和鱼飞于水上的飞力又生于何处呢?“潜者非鱼”(《推背图》第五十六象
)是不是说潜行于水的不是鱼而是鱼“恃之以生而不辞”(《道德经》)的无
道呢?中国海域捕不到新西兰海域的带鱼、新西兰海域捕不到中国海域的带鱼
以及世界各沿海地区各有独特鱼产品的情况是不是说明“海阔不能凭鱼跃”呢
?是不是说明鱼无自由的游行力呢?鱼无自由的游行力是否说明鱼无游行动力
呢?回游鱼是不是鱼“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在回游?钓鱼是人钓鱼还是鱼
“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送鱼上钩?

◆进化论告诉: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成,人类和黑猩猩同祖共宗,最初的理由两
者有相似的外形,当代增加的理由是两者基因的排列有98.5%的相同,尽
管最新的研究发现“黑猩猩和人类DNA差距颇大”(见《黑猩猩和人类DN
A差距颇大》),但“黑猩猩和人类DNA差距颇大”又被解释为那是合理的
差距——黑猩猩和人类从外形到智商的差距原本就很大。但是:

㈠黑猩猩能自动断脐而人类不能自动断脐,都在森林环境中进化,古猿没理由
分化出能自动断脐的黑猩猩和不能自动断脐的人类。

㈡黑猩猩的趾甲长到定长就不长,人类的指趾甲终生在长长,都在森林环境中
进化,古猿没理由分化出趾甲长到定长就不长的黑猩猩和指趾甲终生在长长的
人类。

㈢黑猩猩的体毛长到定长就不长,人类的发胡终生在长长,都在森林环境中进
化,古猿没理由分化出体毛长到定长就不长的黑猩猩和发胡终生在长长的人
类。

㈣科学界告诉,体毛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发汗散热,二是保温。医生告诉,
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6℃~37℃;《黑猩猩人工授精技术研究现状》报告:
黑猩猩的正常体温为37℃~37.6℃。可见,人类正常体温低于黑猩猩的
正常体温,人类更需要浑身的体毛保温。事实却是,黑猩猩穿着毛皮大衣——
浑身是长毛,人类体毛虽因人种不同而有多少之分,但发胡以外的体毛都比黑
猩猩稀少短细,其中,黄种人体毛最稀少,只在头顶、腋下、阴部和男子脸部
长长毛,其它部位只长短细毫毛。因坚信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成的科学界至今
仍说不出人类发胡以外的体毛稀少短细的原因,只好假设出“幼态延续”论,
“幼态延续”论的根据是:刚出生的黑猩猩的除了头部有毛发、身体其他部位
的皮肤也是裸露无毛,幼年的黑猩猩看上去比成年的黑猩猩更像人,人类就像
永远长不大的幼年黑猩猩。至于原因,只能假设“可能是某些控制个体发育的
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使得人类的整个发育速度变慢,发育过程延缓”(
《当代健康报》记者据相关材料编辑整理而成的《人的体毛为何又细又少》)
。但是,“适者生存法则”是进化论的主要法则,该法则要旨是只有最适合于
周围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因此,基因突变需要突变的环境。但进化论告
诉,人类在树上下来,从森林中走来,和黑猩猩的生存环境无异,而森林没有
令人类祖先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环境。那么,是不是衣服把头部以外的体毛穿没
了呢?不可能,因为,腋毛、阴毛就在衣服包裹中从无到有、从短至长地长长
并在衣服包裹下保持长度终生。可见,发胡以外的人体体毛的特征就告诉,都
在森林环境中进化,古猿没理由分化出穿毛皮大衣的黑猩猩和“裸猿”形人
类。

㈤黑猩猩的阴茎有软骨,人类的阴茎无软骨;阴茎是婚后男性的常用器官,常
用频率远高于黑猩猩,“用进废退”是进化论的重要原则。如果人类是古猿后
代、黑狸猩的堂亲——人类的阴茎软骨就应该比黑猩猩更发达。而在主观上,
强大而持久的性能自古至今都是人类的终生追求、科研项目,春药、伟哥就是
人类的追求之果,而阴茎软骨就是天然伟哥。如果人类祖先是古猿,人类只会
让古猿遗传下来的阴茎软骨更加发达。因此,人类阴茎软骨的消失既完全违反
“用进废退”原则又完全违反人类愿望。因此,人类阴茎无软骨就是否定人类
从古猿进化而成之说的铁证。

㈥雌性动物皆无、女人独有的处女膜是取缔女人婚前性自由的桎梏,因而是女
人的最恨。如果性自由是雌雄两性动物的共同追求,如果进化是主观意志和客
观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都在森林环境中进化,古猿没理由分化出女人最恨的
处女膜。因此,女人独有的处女膜就是否定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成之说的铁证。
如果进化是主观意志和客观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果在父系社会之前还有一
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统治母系社会的母系——女系就没理由长出自
己最恨的处女膜。因此,女人独有的处女膜又是否定人类史存在母系社会阶段
的铁证。

参考: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刘达临对“为什么只有人类有处女膜”的解释理由
是:处女膜是在人类和猿类“分手”后发展出来的,是占有欲强的男子性选择
的结果,见《为什么只有人类没有发情期》。进化论告诉,具有强占有欲又有
选择权的男子生于父系社会,因此,刘达临的说法虽然否定了母系社会的存在
,却没告诉和猿类“分手”后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森林中发展出处女膜的原因。

㈦李玉英的《野生动物的婚恋》报告:雌猩猩生下幼子后照料它到七岁,这意
味着雌猩猩每七年发情一次,雌猩猩的发情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天。但是,男
女自性发育时起,终生都是发情期,时刻都是发情期。都在森林环境中进化,
古猿没理由分化出发情周期长达七年、发情时长仅几天的雌黑猩猩和“自性发
育时起,终生都是发情期,时刻都是发情期”的男女。

发情的标志是情欲,情欲即性欲,性欲是对性行为的欲望,因而不能把雌性动
物开始愿意接受交配至拒绝交配的这段时期——发情期多伴生生殖器的生理变
化的情况说成动物有发情期,而把自性发育时起的女人没有伴生生殖器的生理
变化的情况说成女人没有发情期,进而把人类说成没有发情期的动物。因此,
把发情期说成动物专利的说法错误,“人类没有发情期”的说法错误。

㈧黑猩猩前脚比后脚长,若让黑猩猩立起,它们的“手”就比脚长,但人类手
比脚短,以手为脚时只能跪行,跪行表示手比脚短了膝盖以下的长度。人类若
是古猿进化的后代,直立后的猿类——人类的脚骨将因负担全身的重量和终生
进行的背挑抬顶等负重劳动对脚骨的压缩而越来越短,手骨将因终生的攀援和
提拉抱等劳动而越来越长,即劳动应使人类的手越来越长、脚越来越短。但人
类的手自古至今都比脚短,自古至今都是“早上四条腿”的动物,自古至今都
是不跪就无法爬行的“早上四条腿”动物。这就说明,劳动不改变手脚的长短
比例,劳动创造不了双手,也创造不了人。因此,黑猩猩“手”比脚长和人类
手比脚短的事实和劳动不改变人类手脚的长短比例的事实共同告诉,人类不是
古猿后代,古猿不是人类祖先。

㈨黑猩猩不食盐也无盐可食——黑猩猩的生存与盐无关,但爱斯基摩人以外的
人类若无盐就“味无味”(《道德经》)——主食无盐就“味无味”,三餐无
盐就“味无味”,更严重的是爱斯基摩人以外的人类不食盐就瘫痪——无法生
存且无咸汗可出、无咸尿可拉,盐是人类的维生素。“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
主要法则,而根据“适者生存”法则,无盐的森林根本没条件进化出靠盐开胃
口、靠盐维生的人类,森林根本不是人类的故乡,人类根本不是从树上下来、
从森林走来的直立动物。故爱斯基摩人以外的人类靠盐开胃口、靠盐维生的生
态特征就足以彻底否定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成、人类和黑猩猩同祖共宗的进化
说。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经整理人类和黑猩猩的特
征而发现的人类和黑猩猩可对比的九个特征,只能做出“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独
立的种和人类根本不可能由古猿进化而成”的结论,只能做出“森林根本不是
人类的故乡,人类根本不是从树上下来、从森林走来的直立动物”的结论,只
能做出“进化论完全不适于人类”的结论。

◆进化论认定,农作物都由野生植物引种驯化而成,但是,绝大多数农作物是
独立的物种,如:

◇科学界考证,中国是栽培稻的最早国家,中国野生稻只发现普通野生稻、药
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与栽培籼稻极为相
似。但是,中国的三种野生稻都是多年生草本,栽培稻则是一年生草本,引种
野生稻改不掉野生稻的多年生草本本性,更驯不出籼稻、粳稻、糯稻,但栽培
稻有籼稻、粳稻、糯稻,以农作条件分有水稻和旱稻之分,按米色分,籼稻中
有白米稻、红米稻,糯米中有白糯米稻、紫糯米稻、黑糯米稻。山野不生长栽
培稻的事实又说明传统栽培稻没有野生能力。因此,栽培稻与野生稻都是独立
的物种,野生稻驯化不出栽培稻,栽培稻不可能由野生稻驯化而成,栽培稻是
依赖农民生存和传宗接代的独立物种。

◇《田间杂草——野生麦》告诉:野生麦的形态特征同小麦,但麦穗茎细脆、
种皮厚、蜡质多,虽然分布广,却主要伴生于麦田,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
麦田杂草。其特点有三:一是繁殖速度快,成穗率高;二是野生麦繁殖能力强
,三是适应性强。《创新育种工作途径,促进粮油增产增收——记冬小麦、冬
油菜新品种选育者罗盘同志》报告:罗盘在地埂田边、沟洼俭畔、山腰河滩寻
找小麦近缘野生植物而发现两种野生小麦的情况告诉,野生麦是麦田和麦田附
近土地的野生植物,以致《田间杂草——野生麦》误以为野生麦是“小麦品种
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分离退化分生出来的”物种。野生麦是麦田杂草和野生于麦
田和麦田附近土地的情况告诉:野生麦是与小麦伴生的野生植物,没有麦田就
不存在的野生植物,野小麦与栽培小麦都是独立的种,栽培小麦是依赖农民生
存的独立物种,根本不是野生麦的驯化。因此,栽培小麦是依赖农民生存和传
宗接代的独立物种。

◇山野无栽培大麦、荞麦、黍、稷、菽、高粱、玉米、地瓜的情况告诉,栽培
大麦、荞麦、黍、稷、菽、高粱、玉米、地瓜都是没有野生能力的独立物种,
都是依赖农民生存和传宗接代的独立物种。所有粮食作物都是依赖农民生存和
传宗接代的独立物种。

◇山野没有芥菜、包菜、花菜、菠菜、芹菜、(家生)韭菜、甘蓝、牛皮菜、
空心菜、榨菜、菜用油菜、榨油用油菜、大小白菜、红白萝卜、冬瓜、西瓜、
南瓜、黄瓜、丝瓜、苦瓜、香瓜、葫芦瓜、佛手瓜、哈密瓜、黄豆、黑豆、乌
皮青仁豆、绿豆、青豆、红豆、眉豆、扁豆、豌豆、豇豆、蚕豆、四季豆、状
元豆、佛儿豆、茄子、大蒜、青葱、洋葱、菜椒、辣椒、西红杮、花生、多子
芋类、多头芋、槟榔芋、水芋(长于水田)、魔芋、蕉芋、家山药、马铃薯、
芝麻、棉花、甘蔗、(榨糖用)甜菜、各种烟叶、苎麻……的事实说明,它们
的种子虽有被传媒传往山野的大量机会,却都无在山野野生的能力,因此,它
们都是无野生能力的独立物种,依赖农民留种、播种、栽培才能生长和传宗接
代的物种。其中,大、小白萝卜的传宗接代对农民的依赖度最大。因为大、小
白萝卜需要专门的制种技术,原因是,若按生产大、小白萝卜块茎的季节播种
萝卜子或按生产萝卜块茎的常规方法种管萝卜所结的萝卜籽不能做种,因为这
样的萝卜结出的子实种出的萝卜块茎不会落——不会往地下长,不会往地下长
的萝卜就往地上长,往地上长的块茎长不大、易裂、皮绿,易长成糠心。会落
的萝卜子制种技术各地不同,如福建上杭的萝卜制种技术是“上半截留着做种
,下半截拿来煮”(《上杭萝卜干的传说》):意思应该是在萝卜块茎长到最
大时拔起砍掉下半截,把带叶的一截立即插回原来的萝卜坑让其继续生长、开
花结籽;《各地常规萝卜制种技术规程》告诉的常规萝卜制种主要技术是:在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11月底至12月上旬移植,移植时切除叶冠、
保留3―5公分叶柄;农业资源网的《萝卜制种技术》则告诉萝卜制种有大株
留种、半成株留种和小株留种三种方式,大株留种法是指在萝卜肉质根长大到
采收期时把可作种的成株萝卜拔起做种株,定植种株的技术南北方又不同:在
南方,采用将叶柄切除大半后定植,在第二年5~6月份收种;在北方,则把
种株放在低温贮藏室贮藏,第二年春天定植于露地,待其种子成熟时采收。半
成株采种和小株留种的奥妙似乎是推迟播种期。因传统的萝卜制种技术均由萝
卜种子制种村的农民持有,故一般农民种萝卜所需的种子只能靠买。神秘的大
、小白萝卜子制种技术告诉,没有大、小白萝卜子制种村的农民就没有大、小
白萝卜。换言之,没有人类就没有大、小白萝卜。

◇没有家桑就没有家蚕,但家桑异于野生桑,山野没有家桑,山野没有家桑和
家桑桑苗以扦插法培育为主、以压条、嫁接、直播为次的事实共同告诉,家桑
果——桑椹果落地不能自生。故山野没有家桑和家桑桑苗靠人类培育的情况告
诉:没有人类,就没有家桑。家桑是独立的物种,是依赖人类传宗接代的农作
物,与引种驯化不着边的独特物种。

◇棕绳是农具和许多农具不可或缺的配件,棕衣是农民不可或缺的雨具,棕绳
和棕衣的原料是棕皮,提供棕皮的棕树只有家生没有野生。每棵棕树每年都结
成千上万颗棕子,棕树既种在房前屋后又种于田边、山坡,为什么种在田边、
山坡的棕树所结的棕子不能被传媒传往山野野生?原来,棕子不能落粒自生,
哪怕棕树就在菜地边,落在菜地边的棕子再多也长不出一棵棕苗。即使象种花
生、豆子那样种棕子也长不出一棵棕苗。即是说,培育棕苗需要特殊技术。培
育棕苗的特殊技术是:先把土地翻成畦,整平、压实为苗床,然后撒上棕子、
盖上一层一寸厚的黄土、再压实黄土层。因大多数农民不懂培育棕苗技术,故
棕苗自古至今都由掌握棕苗培育技术的农民培育。棕苗自古至今都由掌握棕苗
培育技术的农民培育的情况告诉,棕是依赖掌握棕苗培育技术的农民传宗接代
的独特物种,与引种驯化不着边的独特物种。

◇山野有和栽培梨、桃、杏、李、柰、柑、桔、橙、柚、柿、枣、龙眼、荔枝
、香蕉、苹果、葡萄、柠檬、核桃相同的植物吗?没有。这就表示它们是没有
野生能力的植物,不是野生植物的驯化后代,都是没有野生能力的独立物种。
它们所以没有野生能力,是因为它们或者果实落地不能自生出实生苗,如各种
栽培梨;或者果实落地自生的实生苗已经变异而只能当砧木,如各种栽培桃;
或者果实无种子,如香蕉,传统的香蕉苗要用吸芽或地下茎来繁殖,曰吸芽分
株法、球茎切块繁殖法。因此,凡靠嫁接、扦插、压条、夺枝、断根萌蘖法(
枣苗培育法之一)、分根或吸芽分株法、球茎切块繁殖传宗接代的栽培果树都
是没有野生能力的独立物种。因此,绝大多数栽培果树都是山野没有驯化源的
物种,完全依赖人类生存和传宗接代的独立物种。

可见,绝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山野没有驯化源的物种,完全依赖人类生存和传宗
接代的独立物种。

◆进化论认定,家禽家畜都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成,但是,绝大多数家禽家畜都
是独立的物种,如:

◇《金山词霸》曰:猫即家猫,家猫是久已被人类驯养的一种食肉类动物,通
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家猫是自由的家畜,山野没有家猫和猫即家猫的真
相告诉,家猫是具有野生能力但无野生兴趣的动物,是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

猫是家鼠的唯一天敌,在鼠药出世以前,若无猫,鼠害就会严重到民无居可安
、民不聊生的地步:满屋的老鼠会把屋子挖的到处是鼠洞、到处是鼠窝,会糟
蹋掉大量的粮食、饭菜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种子,会咬坏所有的纺织物、编织
物、所有的木制容器和櫉柜床桌椅,进而咬婴咬成人;群鼠在夜间的走动声、
嚼物声,呼朋唤友声又会令人难以入眠、睡不成眠,群鼠和人共居于屋的后果
,一是人类无屋可安居,二是无完好衣物和种种家具,三是匮乏绝大多数的农
作物种子,而无绝大多数的农作物种子便无绝大多数的农作物产品,无绝大多
数的农作物产品,人类就没法活。可以说,猫是爱斯基摩人以外的人类赖以为
生、赖以安生的家畜。爱斯基摩人以外的人类和猫具有相互依赖为生的共生关
系。

◇母狗一年发情两次,一年生两胎,四季都可发情交配;母狼只在冬季发情、
冬季交配,一年一胎;狗终生没睡,狼则一吃饱就呼呼大睡,可睡好几天;狗
在挨训时尾巴下垂、在非挨训状态中尾巴上翘,狼尾则一直下垂;狗以人类鲜
屎为最爱——狗改不了吃屎,遇肉吃肉、遇屎吃屎,狼则非肉不吃;狗吠狼嚎
表示,狗和狼的叫法和音质完全不同。狗和狼的这些可对比特征告诉:人类不
可能把狼驯成狗,狗不是狼的驯化后代,狗和狼都是独特的物种。

除了宠物狗,其它狗都是自由狗;山野无狗的情况说明,狗无野生兴趣。“狗
不嫌家贫”表示没有人家就没有狗,没有人类就没有狗。狗的自由性、“狗不
嫌家贫”的忠诚性、和山野无狗的事实共同告诉,狗是具有野生能力又无野生
兴趣的依赖人类生存的物种。

不嫌家贫又终生没睡的狗和“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联防报警声,是农民防
盗防兽侵害的优秀警卫。要是无狗,人类就几乎没法在百兽兴旺时代的茂盛植
被区中开荒耕地、筑屋建村,而早期人类就是在百兽兴旺时代的茂盛植被区中
开荒耕地、筑屋建村的。狗是帮助猎人发现野兽、惊动野兽、追踪野兽、围捕
野兽的神兽,可以说,无狗,人类就几乎没法猎杀野兽,野兽就会大规模地危
害人畜和农作物,进而毁灭人畜和农作物。因此,且不说狗是雪原拉橇的脚力
、以人屎为最爱的狗又是清扫农村婴童随地所拉大便的清洁工,也不说最肥的
狗屎对农业的贡献——虽然狗拉屎于大小村道边和大小村道边的草埔,但在1
980年前的中国农村,大小村道边和大小村道边草埔的狗屎,除了雨天,天
天都被勤劳早起的老人和小孩拾净,仅以警卫早期人类、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
安全和帮助早期人类打猎的作用而言,狗是早期人类安居乐业不可或缺的助手
,几乎可以说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家畜。故人类和狗也具有相互依赖为生的
共生关系。

◇母家猪一年发情两次、一年生两胎,野母猪冬季发情交配、春季产仔、一年
生一胎,家猪和野猪的性情特征告诉,人类不可能把野猪驯成家猪,家猪不是
野猪的驯化后代,家猪和野猪都是独特的物种。

猪是半圈养的家畜——经常被放牧,半圈养的猪有逃往山野的大量机会,但山
野无家猪。猪放生不放往山野而放生于寺庙的情况说明,家猪无野生能力。故
山野无家猪的情况说明,家猪是没有野生能力的依赖人类畜养而生存的家畜。

猪肉最普适人类胃口,猪肉是非牧区人类最主要的肉食,猪油是1950年以
前农耕区人类最主要的食油油源,食油的重要性是无油难炒菜、无油菜难吃。
猪尿猪屎是重要的农家肥,故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对猪有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人类和猪也存在着相互依赖为生的共生关系。

◇《百度百科·黄牛》报告: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只有北方黄牛、中
原黄牛和南方黄牛三类。网上搜索也没有中国以外的黄牛。《百度百科·野黄
牛》报告:海南野黄牛不是野黄牛,而是当地黎苗族农民把黄牛放养在五指山
海拔700米以上的荒坡上、常年未圈养、任其自由自在觅食的黄牛。可见,
海南黎苗族农民对黄牛的放养是放而无养,五指山相当于黄牛野生地,是海南
黎苗族农民的牛银行。其实,中国各地农民对黄牛都有季节性的放而无养时段
(放养季节和放养情况见下述),只是五指山地区的农民对黄牛的放而无养是
常年。驯化黄牛只是把穿了牛鼻、系了牛绳半个月后的牛犊驯成能拉耙耙田进
而驯成能拉犁犁田的耕牛,驯期只需几天。黄牛穿鼻年龄在一岁左右。牛能拉
犁耙就能拉车,故对牛没有拉车之驯。这样的驯牛法也无法把野生黄牛的野生
驯掉。以上情况说明,黄牛是具有野生能力、野生兴趣却不会在野生环境中野
化的家畜,是没有野生种可驯化的物种,自古就是家畜的物种。

◇家水牛和野水牛是不同的物种,证据有三:一是“野牛体躯高大(体高1.
8~2.1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
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1.7米以下),性情温驯
,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牛的起源与
驯化》):虽然这段话没说牛是水牛,但描述的牛特征表示文中所述之牛是水
牛;再说,黄牛无野生,故认定这段话所讲的牛指水牛。二,驯化家水牛法同
驯化黄牛法相同,也是把穿了牛鼻、系了牛绳半个月后的牛犊驯成能拉耙耙田
进而驯成能拉犁犁田的耕牛,驯期只需几天,水牛穿鼻年龄在一岁左右。这样
的驯牛,一没理由把性野的野水牛驯成温驯的家水牛,二没理由把乳房小、产
乳量低的野水牛驯成乳房变大,产乳量大的家水牛,三没理由把野水牛驯矮。
因此,家水牛不是野水牛的驯化,是异于野水牛的物种。三,江南农民养耕牛
(水牛和黄牛)的情况是:从春耕到秋收前期间是牵绳而牧,秋收后到春耕前
则常用半牧式和无牧式:半牧式是指把牛牵到田野后把牛绳缠在牛头上,让牛
自由在田野觅食,牧牛人只是远远照看着牛,或是早上把牛牵到或赶到山野,
把牛绳缠在牛头上,让牛在山野自由觅食,傍晚时把牛从山野牵回家或赶回家
;无牧式和五指山下黎苗族农民放而无养黄牛的方式相同,地区都在海拔高到
有草山的山区,在这样的山区,农民都会在秋收后把牛赶上草山,隔几天上山
点一次牛头数,或在冬犁期间上山牵牛下田时顺便点一次牛头数。为让草山在
来春长出耕牛自由觅食的嫩草,村民会把草山分成两片,隔一年烧一次草山;
为此,村民得在秋收后集体上草山锄出要烧草山的火围。江北农民也应有相似
的半牧式和无牧式牧牛。可见,家水牛是具有野生能力、野生兴趣又无野化兴
趣且不会野化的物种,是甘为农民役用终生并最终向人类献身的物种,依赖农
民生存的物种。

◇山野没有汗血马的情况说明,汗血马是没有驯化源的独特物种,是依赖人类
畜养而生存的家畜。

◇汗血马以外的家马也和汗血马一样,均非野马的驯化后代。理由有:一,包
括汗血马在内的家马是农耕畜力、陆路运输脚力、驿站构成的邮政快递网的邮
差脚力、古代战争中的运输车和冲锋陷阵的坦克,是极重要的家畜,如果家马
是野马的驯化后代,就应该有活捉野马、驯化野马的文字记载或传说。但各国
均无这样的记载和传说,以致考古学家梅林达·泽德尔表示:“我们真的不了
解马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重要变化”,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
一种直接方式验证到底是什么人最早驯服了野马”(《考古发现哈萨克斯坦人
是最早驯马者》);二,家马是异于野马的物种:已知的野马是已绝灭的欧洲
野马和保护中的普氏野马(美洲野马和澳洲野马都是放生在山野的欧洲家马,
非洲只有斑马,斑马不同于马),它们都因有区别于家马的特征而被命名为欧
洲野马和普氏野马。

◇已知的野驴有蒙古野驴和非洲野驴,蒙古雌野驴发情期在8—9月,孕期1
1个月(百度百科·野驴),非洲野驴的发情期和孕期不详。但雌家驴却是季
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发情始于3、4月份,4—6月份为发情旺季,7—8
月份酷热时发情减弱,发情期延长至深秋季节才进入乏情期。雌家驴孕期为3
48~377天,平均为360天(《母驴在繁殖期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养驴役驴没理由延长驴的发情期和孕期,因此,与家驴地缘最近的蒙古野驴中
的雌野驴与雌家驴的发情期长度和孕期长度表示,它们属于不同品种,家驴是
独立的物种。

◇骡是家马和家驴的杂交后代,是无繁殖力的家畜,没有家马和家驴就没有骡
,故骡是依赖人类而生存的家畜。

没有牛马驴骡拉犁拖耙的农业可能是只能养活农民自己或自家人的农业,全人
类就可能都是自食其地的农民。但是,各种农具和一切生活用品既需要从找矿
、采矿、冶金至石匠、泥水匠、木匠、篾匠的百工工匠生产,这些都需要聚散
百货的市场,病伤需要医生和医药……,因此,农民又依赖百工工匠、医生、
商人、市场而生,农民必须养活百工工匠、医生和商人,这就要求农民和牛马
驴骡共同养活着全人类,依赖人类生存的牛马驴骡又是人类生存的依赖,人类
和牛马驴骡具有相互依赖为生的共生关系。

◇绵羊是绵密体毛终生在长长的家畜和山野没有绵羊的情况告诉,绵羊是没有
驯化源的独特物种,是依赖人类畜养而生存并向人类提供羊毛、羊肉、羊奶、
羊皮的家畜。

◇山野没有长毛兔和长毛兔源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小亚细亚一带、172
8年由英国海员带到法国、再传到世界的情况说明,长毛兔是没有驯化源的独
特物种,是依赖人类畜养而生存并向人类提供兔肉兔毛的家畜。

◇长毛兔以外的家兔(下称家兔)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界的难解之谜,因为部
分当代中国科学家认为家兔是欧洲穴兔的驯化后代,理由是穴兔只野生于欧洲
西部、北部和非洲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地,因而认为家兔由欧洲人驯化而成
,中国家兔系由丝绸之路引进的欧洲家兔;大部分当代中国科学家则认为,是
法国修道院的僧侣们驯化欧洲穴兔为家兔的,时间在6至10世纪,到12世
纪,中欧各国才有家兔,但中国至迟在春秋时代就有家兔,故认为中国家兔不
是由汉代才开辟的丝绸之路引进的欧洲家兔,更不可能是在12世纪的南宋时
代引进的欧洲家兔,故中国家兔的起源仍是个待揭之谜(争议见《中国家兔起
源于何处?》)。

其实,家兔起源之谜易解,解谜根据就是看家兔有无野生能力。因为,家兔和
穴兔的宿食条件相近,挖穴、挖地道是家兔和穴兔的共同强项。家兔若由穴兔
圈养而成,就说明圈养穴兔圈不掉穴兔的挖穴能力,因而没理由圈掉穴兔的野
生能力。家兔若无野生能力,又说明家兔不是由穴兔圈养而成。检验家兔有无
野生能力的方法就是看山野有无野化的家兔——回归自然的穴兔,因为自古至
今通过在兔房挖地道和墙洞及其它情况逃往山野的家兔和人类故意放生的家兔
不知凡几。但事实是中国无穴兔,中国无穴兔的事实就说明中国家兔没有野生
能力,不是穴兔圈养而成,而是依赖人类豢养的兔种,所有家兔都是没有野生
能力的依赖人类豢养的兔种。

◇野公鸡不会报晓报时,家公鸡则是天亮前报晓三次、在半上午和半下午各报
时一次的“知时兽”(《说文》);野鸡的尾巴比家鸡的尾巴长很多。以前农
民养鸡只是天亮放出鸡窝、天黑关进鸡窝,这样的养鸡法既没法驯出公鸡的报
晓报时功能,也没法把鸡尾巴的羽毛驯短。因此,家鸡不可能是野鸡的驯化后
代,家鸡和野鸡都是独立的禽种,家鸡是具有野生能力又无野生兴趣的禽种,
是依赖人类生存的禽种。

家公鸡是天下唯一的有声生物钟,是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
)的疲劳农民报晓的生物钟,是唤醒“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谚语)的
旅人早起看天气的生物钟。因此,在梆鼓钟报时报晓的时代,家公鸡是梆鼓钟
影响区外的人类知晓的生物钟。同时,家公鸡是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农民报告喝上午菜和下午茶的喝茶休息时间到的生物钟,在无太阳可见的阴天
、雨天、雪天、雾天,报告喝茶休息时间到的生物钟声是农作中的农民最想听
的声音。即是说,若无家公鸡,在梆鼓钟报时报晓时代的梆鼓钟影响区外的人
类就夜眠不知晓,日作不知时。事实上,在1980年代以前,家公鸡一直是
中国农民知晓知时的生物钟;就是在今天,家公鸡仍是当今世界经济落后的山
区人知晓知时的生物钟。知者,管也,知时即管时、司时,知时兽即司时兽。
故在周朝乃至更早时代就出现为宫廷报时的报时鸡人(见《周礼·春官·鸡人
》)。鸡人报时的依据是滴水计时的漏壶,掌管漏壶的官吏早在夏代就设置,
名曰挈壶氏(见《百度百科·挈壶氏》)。因汉朝以前宫廷有养鸡报时的习惯
,故知夏代宫廷就有养鸡报晓制度和挈壶掌漏制度相结合的司时制度。司时的
实质是司人类的作息,司人类作息即管人类起居、劳作与歇息,故家公鸡自古
至今都是管人类起居、劳作与歇息的神兽,是梆鼓钟报时制时代梆鼓钟影响区
以外的人类和钟表时代无钟表人类赖以知时的神兽。依赖人类生存的家鸡既是
向人类提供肉蛋的家禽,又是梆鼓钟报时制时代梆鼓钟影响区以外的人类和钟
表时代无钟表人类赖以知时的神兽,故人类和家鸡是高度相互依赖为生的共生
动物。

◇与野鸭相似的家禽是麻鸭,野鸭会抱窝,麻鸭则不会抱窝;麻鸭不会抱窝的
缺陷导致农民必须把受精的鸭蛋放到抱窝的母鸡窝中孵化,孵鸭蛋时间受制于
母鸡的抱窝时间,农民决不希望麻鸭不会抱窝,早上放出鸭窝、晚上关进鸭窝
的养鸭法也剥夺不了野鸭的抱窝本能,因此,不会抱窝的麻鸭不可能是野鸭的
驯化后代,麻鸭和野鸭都是独特的禽种,麻鸭是完全依赖农民传宗接代的禽种
——完全依赖人类传宗接代的家禽,是与人类同时下凡又依赖人类畜养并依赖
人类帮助才能传宗接代的家禽。

◇《百度百科·鹅》曰:“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
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但是,鸿雁、
灰雁都是善于高飞长飞的飞鸟,且是“雁来燕往,相逢路上话春秋”的定期迁
徙类候鸟,鹅则只会在被逼急时低飞几米。而被人类笼养至少两千年的鹦鹉(
“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的能言鹦鹉是笼养鹦鹉,此言出自《淮南子·说山
训》,《淮南子·说山训》著于汉武帝时代)的飞行能力依旧的情况说明,笼
养飞禽剥夺不了飞禽的飞行能力,早上放出鹅窝、晚上关进鹅窝的养鹅法更不
可能剥夺飞禽的飞行能力。因此,家鹅只会在被逼急时低飞几米的情况说明,
家鹅不是鸿雁、灰雁的驯化后代,是异于鸿雁、灰雁的禽种,依赖人类饲养而
生存的家禽。

◇山野没有桑蚕的情况说明,桑蚕都是没有驯化源的虫种。蚕蛾不会飞和依赖
家桑叶维生的情况说明,蚕是没有飞行能力和野生能力而完全依赖人类畜养生
存、以人家为家的昆虫。“家养谓之畜”(《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疏),故
蚕是没被称作畜的重要家畜。

以上情况表示,绝大多数家禽家畜都是独特的物种,不是依赖人类畜养而生存
的家禽家畜,就是甘为人类服务终生而以人家为家的家禽家畜。

以上论证说明,绝大多数农作物和绝大多数家禽家畜都是依赖人类生存和传宗
接代的家生生物。然而,农业人类又依赖绝大多数农作物和绝大多数家禽家畜
生存,因为,古今一切饥荒都是粮荒的史实告诉,没有粮食作物就没有农业人
类,但仅有粮食,农业人类吃不下粮食,因为,农业人类是熟食动物、杂食动
物、食油动物、食盐动物、穿衣鞋动物、依赖医药维生动物(若无医药,农业
人类就会绝灭于最会生病又不会说话的婴儿阶段,故第一代人类就需要医药维
生)。这就表示,最早的农业人类只能生于神农“教农耕,尝百草”之世,神
农之世是同时下放农业人类、绝大多数农作物、绝大多数家禽家畜、百工技术
、文字教育、中医中药学、草医草药学、巫术、市场的铁器相当丰富之世。因
为,没有柴刀、斧头、锄头、铁铲,就没法开荒垦地;没有锄头、劈刀、犁耙
、秧船、耘草耙或耘草器、畚斗、镰刀、谷桶、谷梯、谷席(薄篾编成的围在
谷桶边上防谷粒扬出桶外的篾席)、畚箕、箩,就没法翻地、耕地、播种、插
秧、耘草、施肥和收割庄稼;没有各种规格的谷席,就没法晒干稻谷、麦子、
黍子、稷子、菽子、高粱和其它农产品;没有风车,就没法风谷、风米、风麦
;没有土垄,就没法碾谷;没有石椎、木椎,糙米就成不了白米;没有石磨,
米麦菽粱豆就没法磨成粉;没有锅镬铲瓢、沙锅等炊具,就没法煮饭炒菜;没
有缽碗盘盆筷匙等餐具,就无盛饭盛菜盛汤的容器,就没法吃饭喝汤;没有打
火石的刀形铁片、石头和草纸,就没法生火做饭;草纸又是妇女不可或缺的经
期卫生纸和农业人类不可或缺的敬天敬神用纸;没有造竹制草纸和稻草制草纸
的各种铁具,就造不了竹制草纸和稻草制草纸;种麻和种桑养蚕是为了织布,
而无织布机,就没法织布;没有剪刀,就没法接生断脐、没法剪布;没有剪刀
和利刀,就没法修短发胡指趾甲;没有利刀、锄头,就没法采集中草药;没有
柴刀、铁锅就没法煮盐;没有锄头,就没法晒盐;没有装盐容器,就没法把盐
运往各地集市;没有陶瓷业,就没有最低档的缽碗盘匙、沙锅和药罐;没有利
刀,就没法屠宰禽畜和砍切禽畜之肉,也没法切短切片切细蔬菜瓜果;没有锅
,就没法熬猪油;没有榨油机械,就没法榨出菜籽油;没有各种用途的刀斧锯
凿和铁匠、木匠、竹匠、篾匠、绳匠、石匠……,就没有上列的各种农具、米
麦加工具、炊具、餐具……;但没有找矿、采矿、冶炼技术及所需的铁器,就
无铸造和打造各种铁器的原料。因此,神农之世是铁器品种相当丰富的时代,
神农之世铁器的丰度应和1950年前的中国农村铁器丰度相近。因此,神农
之世是拥有从找矿、采矿、冶炼到生活生产方方面面所需的技术百工的时代。
此情表示,神农之世必有聚散生活生产资料的市场,故神农之世又必是创立天
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
系辞下》)的墟期制市场之世。

因神农之世是技术百工遍天下、墟期制市场遍天下、相当丰富的铁器品种遍天
下之世,故神农之世的农业人类都是有屋居、有床卧、有衣鞋穿、有齐全家具
的安居乐业人,故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庄子·盗防篇》
)。

因“昔神农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晹谷,西至三危,
莫不听从”(《淮南子·主术训》),故神农天下之广大告诉:神农之世的人
类及其生存所依赖的绝大多数农作物和绝大多数家禽家畜,不可能化生于一个
神农,只能化生于“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就
是神,无道化万物就是神化,故曰“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
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

因神农之世的农业人类和绝大多数农作物、绝大多数家禽家畜相互依赖而生,
故神农“教农耕”的实质是在同时下放农业人类、绝大多数农作物、绝大多数
家禽家畜于神农天下之后向天下传授包括农耕技术在内的百工技术,这就表示
,神农只能是下凡的神仙,且不是一个神仙,而是数以万计的神仙组成的工作
队队长的名称。

没有文字,神农就治不了“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晹谷,西至三危”的天
下。惟有文字,才有“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晹谷,西至三危,莫不听
从”的神农天下。没有文字,神农之世的农业人类就没有官名,万物就没有官
名,百药就没有官名,医生就开不出处方,当然也没有中医书、中药书。总之
,没有文字,中医学、中药学及需要文字传播的百工技术就没法传播,故文字
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说文·序》)
的传媒。因此,仓颉必须出现在神农之世,仓颉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人类,而
是下凡神农天下的每个神仙,是以黄帝史官之名代表的下凡于神农天下的全体
神仙,故知神农——炎帝与黄帝同世,故炎黄并称,华人称炎黄子孙。

“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公耕而
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神农“治其丝麻为之布帛”(《皇王
大纪》)的情况告诉,神农夫妻又是教民种桑养蚕制丝织布的嫘祖。但嫘祖是
黄帝妻,黄帝妻不能早于神农,因为没有“教农耕”的神农,就没有农业人类
、绝大多数农作物、绝大多数家禽家畜和百工技术,而没有农业人类、绝大多
数农作物、绝大多数家禽家畜和百工技术就没有家桑、家蚕、缫丝工具和织机
。黄帝妻也不能迟于神农,因为迟于神农,黄帝妻就没资格称嫘祖,黄帝妻既
称嫘祖,就必须与神农夫妇同世。黄帝妻必须与神农夫妇同世就表示炎黄必须
同世。

没有笔黑简砚,仓颉们就没法“造”字示天下,就没法教农业人类识字,农业
人类也没法照字写字,一句话,没有笔黑简砚,仓颉们造的字就不能成为“经
艺之本,王政之始”,故仓颉“造”字之世是笔墨简砚齐全之世。没有刀锯造
不出竹简和毛笔,没有钢凿造不出砚盘,无各种铁器就造不出笔墨简砚。故仓
颉造字需要笔黑简砚,笔黑简砚需要刀锯、钢凿的情况就告诉,仓颉之世是笔
黑简砚齐备之世,笔黑简砚齐备的仓颉之世就是铁器相当丰富之世。因仓颉之
世不能早于神农之世也不能迟于神农之世,故仓颉之世就是铁器相当丰富的神
农之世。

农耕需要农历,因为农耕需要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教农耕”需要教二十四
节气,二十四节气的长度即阳历年长度,而二十四节气的长度不是地球绕日公
转一圈的长度,而是太阳升落点在回归线的东西两端作一个离开←→回归之回
合的轮回长度。因此,阳历不“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
的历法”(百度百科·太阳历),阴阳合历的农历是以十二个月亮周期为年长
度和以反映日照长度、日照强度、气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长度合一的合历,是
以十九个阴历年加七个阴历月平衡十九个节气年的“十九年七闰法”制定的历
法。因此,“教农耕”的神农必须在“教农耕”的同时传农历、教节气,神农
之世必有阴阳合历的农历,农历即神农历。节气根本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
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百度百科·节气),“‘古六历’并非‘古帝
’造的,而是后人伪托的,其制作年代在春秋战国之间”(《辞海·古六历》
)是不懂农业人类只能生于神农“教农耕”之世、农耕依赖农历的无知之词。
古六历即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法。

可见,农业人类、绝大多数农作物、绝大多数家禽家畜确是相互依赖而生的三
群生物,这三群生物只能同时出世于神农之世,神农之世是铁器相当丰富的时
代。农业人类一出生就是铁器相当丰富之时代的真相告诉:中华史根本不存在
甲骨文时代(甲骨文是“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的无道在甲骨文出土前的无中
生有,证明见《天目报告》),石器时代子虚乌有。人类学家们、植物学家们
、动物学家们、史学家们、历法学家们、进化论者们,你们对以上论断有异议
吗?不过,即使你们对以上论断无异议,也需要对以上论断发声,因为解铃还
须系铃人。

无需更多论证,以上论证就足以说明,代表合理、真理、真相、事实的基础科
学错误百出,享誉人类精英的基础科学家不是人类精英,而是“无知无欲”(
《道德经》)的收音机,“惟道是从”(《道德经》)的行尸走肉。

代表合理、真理、真相、事实又错误百出的基础科学就是愚弄科学时代人类的
灵魂和统帅,科学时代的每个人都是被错误百出的基础科学愚化的愚民,基础
科学家就是愚化全人类的愚民者。但基础科学家没有愚化全人类的故意,故基
础科学家只能是“无知无欲”“惟道是从”的愚民者。

以错误百出的基础科学作为合理、真理、真相、事实的化身教育人类从而统治
人类思想的行为又是以占有人类灵魂、人类思想为目的诈骗行为,故基础科学
家又是诈骗人类的骗子。但基础科学家没有诈骗人类的故意,故基础科学家只
能是“无知无欲”“惟道是从”的行骗者。

虽然“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但无心为恶者必须主动终止为恶、退还为恶所
得或为恶所剩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取得受害人谅解。无心欺骗和愚弄大众的
基础科学家也应该主动终止欺骗和愚弄大众的行为,主动清除遗留在人类心中
的错误百出的基础科学,早日清除遗留在教科书、辞典中的错误百出的基础科
学。主动清除遗留在人类心中的错误百出的基础科学的简易法是主动走近事
实、走向大众,向事实低头、向大众认错。

明月牌收音机吕柏林
2012年4月28日 
同年11月24日补充修正
 


回首页】【月亮探密】【中国问题和解题钥匙】【石器时代子虚乌有,神话传说传神传真】【乾坤再造在中华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