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再造在中华新西兰华人 吕柏林著 |
《百度百科·汉字》告诉: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
字。《维基百科·汉字》告诉:汉字是为记录汉语而发明的语素文字。《维基百
科·语素文字》告诉:语素文字又称意音文字、词符文字、表语文字,是表示词
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其符号可同时表示语词和音节,即表意
兼表音,故称“意音”文字。
可见,《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都认定,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或记录汉
语的符号。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央视国际转发北京青年报发表的《古时就有普通话
,历时四千年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权威观点。
然而,《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和《古时就有普通话,历时四千年以洛阳话
为标准音》对汉字的定义完全错误。因为,一,它把汉字定义成了记录汉语语音
的符号,等于把汉字定义成了表音文字,因为,表音文字就是记录语言语音的文
字,但汉字是象形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二,汉语有两种,一是雅言,二是方
言。汉语雅言是汉字创造的语言,汉字读音就是雅音;汉语方言是有音无字的地
方性语言,也就是汉语地方话,汉语地方话就是在一个地方无障碍通行的话,在
东北话出世前的汉语地方话就是在一个乡里无障碍通行的乡音,汉语乡音就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的乡音,也就是在
一个乡里无障碍通行的母语,母语就是在呀呀学语时在母亲怀中由母亲教会之语
,母语是有音无字之语。
乡音所以只通行于乡里,是因为每个乡里都有一个神农在神农之世之初创立而流
传至今的五日制农贸集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之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的农贸集市。五日制农贸集市在北方叫集,
在南方叫墟。北方的集和南方的墟的集散范围基本上就是现在乡镇的行政范围。
这就表示,神州有多少个乡,就有多少个乡音。《仓颉是人类吗?》证明,神州
四至是“北至于长城,南至于交趾,西至于张掖市甘州区一带,东至于东海”。
可见,“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说完全错误,好象作者一不知汉字是仓颉“穷
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造的象形文字,二
不知汉语有雅言和方言之分,三不知方言的最小单位是乡音,神州有多少个乡,
就有多少个乡音,而乡音是有音无字的母语。
《维基百科·雅音》认为:雅音,即中原雅音,又称雅言、通语、正音等。雅音
在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是唐、宋)为流行于中原(时汴、洛一带)的全国通用语
言。字典告诉:汴指开封,洛指洛阳。这就表示,雅音或雅言既是开封话又是洛
阳话。但是,雅音或雅言不可能既是开封话又是洛阳话,因为,开封话和洛阳话
是两种方言,如《百度百科·开封话》告诉:开封话是开封地区通行的口语,区
别于外来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话,开封话主要通行于原住民之间;而《百度百
科·洛阳话》告诉:洛阳话是洛阳地区通行的口语,区别于外来移民中普遍使用
的普通话,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
《百度百科·雅言》告诉: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
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汉语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
。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而夏建都在洛阳
,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
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
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这就表示,雅言
就是洛阳话,雅音就是洛阳话音,汉字就是记载洛阳话的符号。
然而,“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之说荒谬无据,因为:
一,殷代建都于河南安阳市的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北边,北邻河北省的邯郸,
西邻山西的长治,洛阳至殷墟隔着黄河和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三个地级市,
其间不知隔着多少个乡音,说殷墟在洛阳周边荒唐。
二,殷代是商朝的一个代,殷代不等于商朝;三,忽略了成汤建国后商朝八次迁
都都远离洛阳的史实,该史实由《商王朝最后的王都,到底是安阳殷墟还是鹤壁
朝歌?》提供:商汤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
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
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纣王都城是朝歌。《百度
百科·仲丁》告诉: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的嚣在郑州市。《百度百科·河亶甲》
告诉:河亶甲自嚣迁于相的相在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百度百科·祖乙》告诉
: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
年,又从耿迁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后因邢发生河患,于是再次迁都于庇(
即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的大平台村)。《百度百科·南庚》告诉
: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他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维基百科·阳甲》告诉:阳甲定都于奄。《百度百科·盘庚》告诉:盘庚首都
由奄迁至殷(今安阳小屯)。《百度百科·朝歌》告诉:朝歌是殷商末四代帝都。
以上情况告诉,商朝最初定都于河南省商丘谷熟镇,随后迁了八次都:即郑州市
→内黄县→山西省河津市→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市广宗县北大平台村→山东省曲
阜县→殷墟→朝歌,商朝九都均远离洛阳,都不能说“在洛阳周边”。其中,以
现在的行政区划看,祖乙迁都于耿(山西省河津市)、从耿迁都于邢(河北省邢
台市)、再从邢迁都于庇(邢台市广宗县北大平台村)、南庚从庇迁都至奄(山
东省曲阜县),都是跨出河南省的迁都。这就表示,“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之说,是无视汤建国后商朝八次迁都、最后定都城于朝歌的史实之说,是毫无依
据的信口开河。
商朝九都皆不在洛阳,且都远离洛阳,怎么可能以洛阳方言为雅言呢?商朝九都
所在地各有独特方言,商朝雅言若以都城方言为雅言,商代岂不有九种雅言?然
而,雅言只有一种,故知雅言不可能是以首都所在地的方言音为雅言标准音的语
言。
然而,《维基百科·模板:洛阳市行政区划》告诉:洛阳市下辖14县级行政区
、188个乡级行政区。因每个乡都有一个独特的乡音,故知洛阳话有188个
乡音。
考古界认定,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二里
头村。偃师区原是偃师县改成的偃师市。因二里头村的方言就是翟镇乡音,若雅
言的发音以首都所在地的方言音准,便表示中晚期的夏代王朝是以翟镇乡音为雅
言标准音。
然而,二里头遗址只是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考古界还未找到夏代早期的都城遗
址。在“夏建都在洛阳”的思想指导下,考古界肯定在洛阳地区可能建都的平原
地区反复勘查过,表示考古界在洛阳地区已经找不到夏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启
动于2004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洛阳地区,除了深挖细勘二里头遗
址并无新的探源工程地址,表示洛阳地区已经丧失了找到夏代早期都城遗址的希
望,表示夏禹不在洛阳建都,表示禹铸九鼎不在洛阳。若雅言的发音以首都所在
地的方言音为准,便表示“古代的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说法失去了禹代
依据。
然而,文祖是仓颉,仓颉是黄帝史官,禹前还有“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帝、
舜帝”,而洛阳只找到二里头遗址的情况表示,禹前五帝都没在洛阳建都。若雅
言的发音以首都所在地的方言音为准,便表示“古代的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
”的说法失去了五帝依据,而失去五帝依据等于失去了文祖仓颉的依据,失去文
祖仓颉的依据又等于丧失了汉字源头。而没有汉字就没有雅言,更没有雅音,因
为汉字的标准音就是雅音。
可见,认定“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说法,就是“汉字是洛阳话
的记录符号”的说法,就是“汉字就是记载洛阳话的符号”的说法,因而是完全
错误的说法。
其实,神州历朝历代识字阶级的培养规律告诉,雅言不可能以首都所在地的方言
音为雅言标准音。如民国初期的识字阶级由清末识字阶级培养,入关后的清初知
识阶级由明末识字阶级培养……周初的识字阶级由商末的识字阶级培养,商初的
识字阶级由夏末的识字阶级培养,夏初的识字阶级由舜代的识字阶级培养,舜代
的识字阶级由尧代的识字阶级培养,尧代的识字阶级由喾代的识字阶级培养,喾
代的识字阶级由颛顼代的识字阶级培养,颛顼代的识字阶级由黄帝代的识字阶级
培养,黄帝代的识字阶级只能由造字仓颉培养。
然而,汉字史和方言无情而残酷,既狠打了“古代的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
的脸,又狠打了“古代的普通话以开封话为标准音”的脸,还狠打了“古代的普
通话以河洛话为标准音”的脸,因为,河南全省的方言都有“脸”无“面”、以
“脸”表“面”、要“脸”不要“面”。而包括2003版的《金山词霸》在内
的网络汉语字典的【面】字条和【脸】字条都告诉: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
面”,“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
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显然,“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口语。
魏晋时期是指三国到两晋的时期,“脸”到魏晋时期才出现的情况告诉,黄帝至
三国前的汉字有“面”无“脸”,从三国起的“脸”字是从有“脸”无“面”、
以“脸”表“面”、要“脸”不要“面”的河南方言中吸取了“脸”字。由于“
面”是常用字,而没有“面”的河南方言就没有“面”的发音,表示汉字的发音
——雅音根本不可能以没有“面”的洛阳话、开封话和河南的其它方言为汉字的
取音标准,表示“汉字是洛阳话的记录符号”的说法完全错误,也表示“雅言的
发音以首都所在地的方言音为准”的说法完全错误。
证明河南全省的方言都有“脸”无“面”、以“脸”表“面”、要“脸”不要“
面”的证据是:一,《洛阳方言:抹脸》告诉:洛阳话的“洗洗脸”是“摸吧脸
”,生气而脸色难看的洛阳话是“抹下脸啦”;二,《河南方言词》告诉:“没
脸——没面子”、“长脸——增光,有面子”;三,侨居奥克兰的沈丘人、安阳
人告诉,他们的方言都说“洗脸”为“洗脸”;四,侨居奥克兰的沁阳人告诉,
沁阳话的“洗脸”是“抹抹脸”或“洗洗脸”。
与以“脸”表“面”的河南全省方言相反的情况是,百越地区的闽粤沿海话、闽
粤赣三角区的客家话和吴语地区话都是以“面”表“脸”。证据有,
一,我的老家话——福建漳平永福话,以“洗面”表“洗脸”,以“面盆”表“
脸盆”,以“面皮”表“脸皮”,以“没面”表“没脸”、以“面巾”表“洗脸
巾”。
二,永福话属闽南语系,经了解,包括台湾闽南话在内的闽南话都以“面”表“
脸”。
三,侨居新西兰的莆田人、福州人告诉,莆田话、福州话也以“面”表“脸”。
四,《宁德方言歇后语释义(中)》告诉:宁德话“洗面”是“洗脸”。
五,侨居奥克兰的广州人告诉,广州话也以“面”表“脸”。
六,侨居新西兰的闽粤赣三角区的客家人告诉,客家话也以“面”表“脸”。
七,《杭州话同普通话词汇对照》告诉,杭州话也以“面”表“脸”。
八,《那些关乎“脸面”的上海话》告诉:上海话也以“面”表“脸”。
九,《古典名著〈水浒传〉里的“吴语词汇”(江南语言里的古白话词汇)》告
诉:吴语区均以“面”表“脸”,吴语区涵盖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
赣东北边界。
闽粤沿海话、闽粤赣三角区的客家话和吴语地区话以“面”表“脸”的情况告诉
:三国以来汉字出现的“脸”并没有同化以“面”表“脸”的方言,说明以“面
”表“脸”的方言和以“脸”表“面”的方言都是自古不变的方言。原因有二:
一,方言即乡音,乡音即母语,母语是人类的基础语言,终身不变。
二,汉字有字形、字义、字音,汉字启蒙教育分字形教育、写法教育、字义教育
、字音教育,字音教育必须采用雅音和乡音互译方式进行,表示在神州范围内,
汉字有雅音和乡音之分,各行其道,互不干涉,表示三国以来汉字出现的“脸”
无法同化以“面”表“脸”的方言。
需要说明的是,以“面”表“脸”的永福话“面”音异于“面粉”之“面”的发
音,永福话“面粉”“面线”“面包”的“面”音是“糜”音。有趣的是,永福
人吃面条不说吃面条,而是说“吃面”。
由于唐朝首都先在西安后在洛阳,北宋首都是开封,南宋首都是杭州,洛阳话和
开封话都以“脸表“面”,而杭州话是以“面”表“脸”,故知“到了唐宋时期
,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中的口语,是指官场的口语,而不是方言的
口语。
以“面”表“脸”的方言和以“脸”表“面”的方言既是自古不变的方言,“自
古”自于何时呢?——自古始于神农之世,因为,《仓颉是人类吗?》证明:
一,旧大陆的农耕民族只能出世于神农之世,神农之世始于盘古开成天地之际;
开天地的盘古是吾辈盘古,盘古即月球,吾辈盘古即吾辈月球,吾辈月球就是以
“吕→口→吕”队形在近地轨道上绕地盘旋不止并在绕地盘旋不止中辐射一形道
不止的五个⊕形月球,一形道就是“万物得一以生”(《道德经》)的一。吾辈
月球辐射的一形道就是开天地的神斧,生化天地万物的神母,出世于神农之世的
农耕民族就是一形道在盘古开成天地之际化出的。
二,神农之世是铁器相当发达、百工相当发达的农耕社会,发达程度如同周初的
农耕社会.
三,神农“教农耕,学百草”和创立乡级五日制农贸集市的范围,就是神州范围
,神州范围的四至就是“北至于长城,南至于交趾,西至于张掖市甘州区一带,
东至于东海”。
四,仓颉时代和神农时代相同,仓颉不是人类,而是下凡神仙;仓颉不是造字,
而是传教汉字,仓颉不是一个神仙,而是下凡中原至少8284个传教汉字的神
仙集体。神农也不是人类,而是下凡神仙;神农也不是一个神仙,而是下凡神州
每个乡至少50个、下凡神州至少200万个神仙的集体。
就是说,神州民族都出世于神农之世之始,中原民族和百越民族同时出世于神农
之世之始,中原方言和百越方言同时出世于神农之世之始,神州各地原始方言都
出世于神农之世之始。
凭什么说汉字不是仓颉创造的字?就凭《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因为,它证
明,汉字无一字象形人间一物,表示汉字都是上天下放的象形文字。
由于雅言是由汉字创造的语言,而汉字创造的语言是汉字汉语,故知汉字汉语起
源于仓颉们传教汉字的中原,与汉字汉语对应的汉语方言就是中原方言,中原以
外地区的方言都不能称汉语方言,中原以南到交趾的方言只能都称南蛮方言,百
越地区的方言只能都称百越方言。在汉族成了中国最大民族的语境中,百越民族
就是少数民族,百越方言就是百越少数民族的方言。
那么,闽南话是屬于哪个民族的方言呢?是畲瑶族方言,证据就是属于闽南话的
永福话。证明永福话是畲族话的证据,就是漳平市桂林镇山羊隔村的畲族《苦历
歌》,因为它告诉:“畲家最先住永福,永福本称百家畲。祖公就住石岩洞,蓝
田有祖合陈家”(《畲族家族传说之一,凤凰山传说》):
◆“永福本称百家畲”的永福,明清时叫永福里。明清时的永福里包括现在的永
福镇、官田乡、拱桥镇。但是,永福里的实际范围是永福话区的范围,也差不多
是永福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之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范
围,因为,到1970年代初,说永福话的居民包括龙岩县岩山乡十多个自然村
,龙岩县曹溪乡的上郭畲和十二华自然村,铁山乡的火德坑村。而在1969年
至1972年到漳平二中(后来的永福中学)读四年中学的人中,还有火德坑村
和玉宝村的学生。永福人总称后归龙岩管的乡村为“里路十八乡”,“里路十八
乡”就是龙岩话中的“十八乡”。“里路十八乡”表示龙岩话中的“十八乡”原
属永福里。“里路十八乡”的大小约等于现在的岩山乡。这就表示,永福里和永
福话区的实际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四个乡镇,也表示永福里还是明朝以前的名称。
因此,可以说,“百家畲”的百家相当于《百家姓》的百家,“永福本称百家畲
”表示永福里曾经是居住着数百家、上千家的畲家,表示永福是古老的畲乡。只
因瑶畲难分,永福既可能是畲乡,也可能是瑶畲两族杂居之乡。
◆“蓝田有祖合陈家”:蓝田之蓝就是漳平市桂林镇山羊隔畲村男性的姓,曾被
蓝姓畲族简化为兰,故知蓝田即兰田,兰田曾是现在永福镇的一个行政村,现在
也改称蓝田村。一个村庄由姓命名,表示全村同姓,全村同姓需要漫长的繁衍,
几百年的繁衍,如全村姓李的李庄村、全村姓邓的邓家坊,都经过了数百年的繁
衍。如永福吕氏始祖吕廷抡迁居永福吕坊的年头约在1331年,至今已有69
0年(见《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因此,蓝田村这个村名表示,畲族蓝姓
在那里繁衍了数百年。
永福既是古老的百家畲畲乡,就没理由不是始于神农之世的古老畲乡或瑶畲杂居
乡,永福话就是始于神农之世的古老畲话或瑶话,永福俗就是始于神农之世的古
老畲俗或瑶俗。为方便描述,且称永福乡、永福话、永福俗为畲乡、畲话、畲俗。
◆独特的永福话:
◇逐页对比《现代汉语词典》,永福话至少有532个话字和普通话话字的音义
相同或相似。“相似”是指532个话字中的个别话字的声调与普通话话字的声
调有稍微的出入或有尾声变化,它们是:
哎爱安俺案桉盎丨霸坝摆败拜班癍办邦帮榜包胞暴背本笨畚比庇毙币编匾变便遍
辩标表婊錶兵薄丨裁才财采睬彩菜残操草插查差柴唱抄朝充冲铳欻汆川传喘春次
聪催脆村寸存搓措锉丨搭代待单丹旦但当党岛捣道稻灯邓等滴弟颠癫典电殿刁雕
吊调丁疔叮钉顶东洞度锻缎碓兑对队墩礅吨炖钝盾遁躲丨番翻烦繁凡反范贩犯方
芳防妨访非匪废费分粉奋份丰封风疯缝凤芙扶符府腐辅赴父付附负丨旮该改橄港
歌根跟攻功公贡姑鼓栝刮瓜呱寡挂卦乖拐怪关管馆冠灌罐观贯惯广逛规归龟鬼诡
轨桂柜贵跪桧滚棍丨哈蛤海害亥顸罕汉汗旱焊巷豪号何和贺恨护化花哗划华缓毁
婚魂混和祸丨煎剪贱奖将进尽精静酒就丨卡慨慷快款狂亏坤昆捆困睏丨拉邋旯蜡
郎捞雷擂离篱厘李里理厉疠利痢联连莲炼练链凉晾亮寮僚潦了料零龄灵令溜吕乱
轮崘仑伦论罗逻锣落丨蛮颟馒盲氓矛貌糜迷免民敏明丨柰奈囊闹尼扭钮农脓弄女
丨派叛抛泡炮朋棚硼碰披脾偏片骗拼贫品聘平评凭丨迁浅枪亲清情秋鳅蛆取丨揉
蕊丨赛丧扫善申甥升士仕事输顺私宋蒜孙损笋榫嗦索锁所丨塔台胎太态摊毯唐剃
跳停廷庭通统团吞豚妥丨瓦佤弯湾顽腕枉王旺威伟委危为违围畏胃谓位瘟稳丨仙
鲜肖消销新薪星修秀绣雪丨央养牙芽言研延演沿谚阳夭依医伊宜姨移疑椅以意义
因银引印应英哟痈用鱿由酉友右佑又语冤元原源员缘愿怨月丨灾栽载在再蚤灶炸
真圳症征整证政盅钟种肿众专转壮准资姿子宗总醉最罪左佐做。
由上列话字组成的普通话词汇也多是永福话词汇,如:左右,语言、言语、歌唱
、唱歌、子孙、孙子、弟子、子弟、醉酒、酒醉、犯罪、罪犯、理论、论理、裁
缝、栽菜、做事等。
因我只在永福乡后盂村坎下坂第五生产队生活二十四年,掌握的永福语言比起同
队的老人少很多,若让古今永福人都拿着《现代汉语词典》比对古今永福话,和
普通话话字相同或相似的永福话话字必将远超532个。
◇永福话具有和北方话的“俺”音同义不同、用法和用途也完全不同的“俺”,
因为,网文告诉,“俺”是北方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代表“我”。自《金山词
霸》起的所有《在线汉语字典》和《词典》都告诉,俺是方言,代表“我”,词
组有:俺爹、俺家、俺们、俺村、俺家的。但永福话的俺是表“我”的亲敬对象
字,只用于称呼长辈和年长者的前缀:俺主(对曾祖母和外曾祖母的敬称)、俺
公(对爷爷和外公的敬称)、俺麻(对奶奶和外婆的敬称)、俺婆(对奶奶辈老
太的敬称)、俺爹、俺爸、俺娘、俺伯、俺叔、俺傍(伯母)、俺姑、俺舅、俺
妗、俺姨、俺哥、俺嫂、俺姐。这就表示,永福话的俺与北方方言的俺没有传承
关系,不是来自北方说“俺”移民带来的方言,而是一形道在神农之世之初生化
永福畲族时下放的方言。
经询问嫁在南靖县和溪乡(下称和溪乡)的我表妹陈金菊、漳平县赤水人的我甥
李集伟妻苏燕玲和侨居奥克兰的龙岩人、说闽南话的台湾人、侨居香港的南安人
陈少静,永福话区以外的龙岩话、和溪话、赤水话都没有“俺”的永福用法。赤
水话应能代表永福话区以外的漳平各乡话。这就表示,“俺”的永福用法是闽南
话区中唯一的用法,表示永福话是闽南话中独一无二的方言,永福话区是闽南话
区中独一无二的方言岛。
和溪墟位于永福盆地之南,是离永福墟最近的墟市,它虽是山区小墟,却因它离
永福墟最近,纬度低于永福盆地,气温高,又是永福人前往漳州各地的必经之地
,故与永福关系最密切。在1980年以前,是最多永福人前往采购地瓜苗、晒
烟草苗、晒烟叶、芋种、蔗糖、龙眼、荔枝、海味等商品的墟市,也是永福商贩
向周围墟市出口铁器、斗笠等商品种类最多的墟市。和溪乡也是离永福话区最近
的乡,因为永福话区的南界在朝天岭下有元沙村、岭下村、适榕村、古溪村四个
行政村,它们都毗邻和溪乡的村庄,其中,古溪村紧邻和溪墟。
◇永福话的瓦,一表砖瓦的瓦,二表我。如表我、我的、我家、我厝、我们,分
别说瓦、瓦的、瓦家、瓦厝、瓦郎。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瓦”的永福话说法也是闽南话区的说法。
◇永福话的郞,一表人,如表别人、各人的永福话分别说别郎、各郎;二表们,
如表我们、你们、他们的永福话分别说瓦郎、你郎、伊郎。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郞”的永福话说法,也是闽南话区的说法。
◇作为象形词的“欻”发音是chuā,象声急促的声响,它在永福话中有两个话词
:欻尿和欻屎,欻尿表憋不住尿的尿床、尿裤,欻屎表憋不住的腹泻。可以说,
欻尿和欻屎是非常贴切的话词。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赤水话只有“欻屎”、没有“欻尿”,赤水话应能代表永
福话区以外的漳平各乡话。在闽南话区中,除了永福话区以外的漳平各乡,都讲
“欻屎”和“欻尿”。
◇永福话的“生离”是与普通话定义和使用对象都不同的特殊词汇。“生离”用
于父母卖女孩和被卖女孩,表示被卖女孩和父母的活生生分离,但不表示被卖女
孩不再见父母。生离的意思又成为父母吓唬不听话女孩的恫吓词,如“把你生离
到苦竹”(苦竹是华安县马坑乡,毗邻永福,对永福盆地而言,是个既离永福盆
地远又比永福盆地乡下的山区),“把你生离到乡下去”,“把你生离到山坑旮
旯底”。因生离是女孩长大后注定的命运,故生离又变成了父母给女孩取名用词
(我堂妹就叫生离)。因生离是女孩长大后注定的命运,故永福传统婚俗有哭嫁
俗,哭嫁俗是女孩哭着唱生离父母兄弟姐妹的痛苦之歌,母亲会陪着哭嫁歌而哭
,哭嫁俗止于1970年代初。因生离是女方被迫与家人分离,故生离又用于被
丈夫休掉的妻子身上,被丈夫休掉的妻子被称生离母。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闽南话区中,只有永福话讲“生离”。
◇永福话称家兔为“羊鼠”,称野兔为“山羊鼠”是兔子的形象名称,因为,家
兔和野兔的外形都象家鼠,屎形却如羊屎,“羊鼠”是概括兔形及其屎形而成的
名称。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在闽南话区中,只有永福话称家兔为“羊鼠”、称野兔为
“山羊鼠”。网查告诉,普通话和全国方言都称兔子为兔子。
永福话称兔为“羊鼠”的意义天大,因为,它彻底否定了中国科学界的家兔起源
说:所有家兔品种都起源于欧洲野生穴兔,穴兔的祖先在西班牙;中国最早的家
兔来自欧洲驯化而成的野生穴兔,是经“丝绸之路”经伊朗传入,驯化欧洲野生
穴兔成家兔的事情由6至10世纪的法国修道院的僧侣们完成。而“羊鼠”告诉
,家兔出世于神农之世。
《仓颉是人类吗?》也证明,家兔必须出世于神农之世,因为,仓颉与神农同世
,仓颉在中原传教汉字必须具备笔墨简砚,笔墨简砚之笔是毛笔,毛笔之毛只能
取自最易得的家兔毛。没有千家万户饲养的家兔,就没有仓颉在中原传教汉字所
需的大量毛笔所需的毛笔之毛。
◇永福话的筷子叫法很科学,因为永福话称“筷子”为“厨双”。所以认定称“
筷子”为“厨双”的说法很科学,是因为筷子成双使用,而且筷子首先用于厨房
的炒、翻、拌、拨、夹、叉、挑、剪,然后才用于吃饭的夹、叉、挑、拨、翻、
拌、剪。
上述的询问渠道告诉,永福话区以外的龙岩话和和溪话都称筷子为“厨双”,赤
水话也称筷子为“厨双”,赤水话对筷子的称呼应能代表永福话区以外的漳平各
乡话对筷子的称呼,南安话和台湾赣南话都称筷子为“厨”,估计龙岩、漳平和
和溪以外的闽南话区都称筷子为“厨”。
经查询,莆仙话、福州话、客家话、广州话也都说“筷子”,相信江南江北的其
它方言都说“筷子”。
这就表示,只有漳平和龙岩两县和和溪乡称筷子为“厨双”,说明“厨双”是漳
平和龙岩两县和和溪乡独有的说法,说明说“厨双”的方言都出世于神农之世。
◇永福话具有全国独有的两种山歌调:永福乡山歌调和龙车村山歌调。龙车村山
歌调高亢、悠扬,最好听。龙车村是个现在人口不足两千、1950年前人口可
能不足一千的小村庄。网查告诉,每种山歌调最小的适用范围是乡,一乡两种山
歌调的乡可能只有永福。永福话区至今没出一个作曲人的情况告诉,永福话区的
两种山歌调不可能是永福人的作品,故知永福话区独有的两种山歌调只能由一形
道下放,极可能出世于神农之世。
◇永福话有个不可思议的童谣:天无边,海无底,鸭出世,无俺娘(下称“天海
鸭谣”):
△“天无边”意为看起来有边的天其实无边。“天无边”的天是指形如倒扣之锅
的穹形天,看起来有边的天边就是穹形天与地面相接的环形天际线。由于环球无
处不是穹形天,站在地表的任何地方,都是头顶穹顶,足立环形天际线的中心,
表示人类无论往哪个方向走,走多久,都走不到天边,天边永在任何人的天边,
看起来有边的天其实无边,故曰“天无边”。
天所以无边,是因为天是大气微粒组成的大气圈,大气圈紧裹地球的形象是“天
包地如卵里黄”。“天包地如卵里黄”既是天地形状的形象说法,又是“浑天说
”的形象而简易的说法。
但是,“天包地如卵里黄”是在太空透视整个地球的神仙说法,在太空透视地球
的局部天地的形象则无处不是“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晋
书·志第一·天文上》)的形象:盖笠、覆槃都象形倒扣之锅。其中,象倒扣之
锅的地表,虽然在地表上看不到,却可在平原、海面和北冰洋的冰盖上看到,因
为,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大平原做了这样的实验:“今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
平地,去人十里,火光灭矣”(《晋书·志第一·天文上》)。其中,“火光灭
矣”并非“火光灭矣”,而是火炬因地表象倒扣之锅,在“去人十里”时已经低
于眼光能看到的地平线。表示若“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坡度与平地曲下的曲
率相同、曲面向上的上坡路上”,炬火就必在“去人十里”更远的地方可见,故
“非灭也,远使然耳”(《晋书·志第一·天文上》)的解释,是在只知“视距
越大,视象越小”的视觉规律而不知平原地表象倒扣之锅形而作出的错误解释,
也是在只知“视距越大,视象越小”的视觉规律情况下却不知“地中高外下”的
地形而作出的错误解释。
已知东汉时期一里的长度是415.8米(见《百度百科·一里》),表示东汉
时期十里的长度只有4158米——4.158公里。4.158公里是在平原
的地平线上看到火炬的最大视距,也是在海面上和北冰洋冰盖上看到火炬的最大
视距,也是任何人在平原上、海面上、北冰洋冰盖上距离倒扣锅形天底的半径。
可见,天边由“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天地交接线给出,“
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就是“天无边”的直观原因,“天包地
如卵里黄”则是“天无边”的宏观原因。
可见,“天无边”既是“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最凝练说法
,又是“天包地如卵里黄”的最凝练说法。
畲民自称山哈,意为山里人或居住山里的客人,是以山里为井的坐井观天之蛙,
没理由发现“天无边”,而“天无边”又理应由人类精英给出,但人类精英从未
给出。这就表示“天无边”只能是一形道下放给古今永福人的天机级天文知识,
进而表示“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浑天说和“天包地如卵里
黄”,不是由下凡神仙给出,就是由一形道下放。
△“海无底”意为有底的海洋却象无底,表现于全球海拔自古不变,全球海拔自
古不变体现于全球沿海的海拔自古不变。最早发现中国沿海海面的海拔自古不变
的发现人是北宋潮汐专家余靖,因为他《海潮图序》中说:“潮之涨退,海非增
减”,意为潮的涨退并不是因为海水有所增减。海水没有增减便指海面没有升降
。而“潮之涨退,海非增减”是指中国沿海的海面自古至今都没有升降。然而,
中国沿海连着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两洋又和大西洋和北冰洋相连,四大洋实为“
地中海”——地球中的海洋。中国沿海的海面自古至今都没有升降便表示“地中
海”自古至今都没有升降。但是,南北半球的雨季和旱季是相同的,“地中海”
是时刻纳百川流水的,是应在雨季提高平均海平面、在旱季降低平均海平面的。
“海纳百川”是汉语成语,内陆居民知道的是“水往低处流”,内陆居民能想象
到的是“百川不舍昼夜地流向海洋”;大陆沿海居民能想象到的是“百川不舍昼
夜地流入海洋,海洋是个巨大的蓄水池”,因而,海面没理由不时刻上长。然而
,沿海居民只看到潮汐在作周期性的涨退,从没看到海面的上长,于是令人产生
海底定有一个进多少水量就流失多少水量的无底洞的想象,从而产生“海无底”
的形象。
其实,“地中海”并非无底,海洋探测也告诉“地中海”有底,渔民和海员也没
发现“地中海”有一个或多个进多少水量就流失多少水量的无底洞,因为,“地
中海”若有一个或多个进多少水量就流失多少水量的无底洞,“地中海”就会出
现一个或多个水流下旋的巨大漩涡。《美国“毅力号”探测器刚刚着陆的天体是
火星吗?》则证明,地球⊕形,是吾辈月球用一形道化建的用于无限轮回“生○
期→生物期”的生化基地。
既然“地中海”有底,“海无底”现象就不可思议。那么,是谁在制造不可思议
的“海无底”现象呢?只能是生化并持有水质点的一形道在时刻控制“地中海”
海面的高度,而生化并持有水质点的一形道时刻控制“地中海”海面的高度就是
生物期道剧控制“地中海”海面的高度。因为一形道由光速飞流的三才数据流流
成,三才数据流即混染了神气神光的数据流,数据流流自生物期道剧光盘(道剧
剧本光盘),道剧就是以一形道为演员、以宇宙为戏台演出的戏剧,生物期道剧
就是以一形道为演员,以地球天地为戏台演出的戏剧。生化并持有水质点的一形
道时刻控制“地中海”海面高度的方式是,在雨季把下到海里、流入海里高于道
剧规定海面高度的水量迅速挥发上天,在旱季低于道剧规定海面高度时迅速把藏
在天上的水质点注入海里,藏在天上的水质点就是制造空气湿度的水汽。
只因“地中海”海面高度由生化并持有水质点的一形道控制,故在巴拿马运河两
端会出现太平洋一端的海面高于大西洋一端的海面24公分,台湾海峡会突然出
现“凹下数十丈,阔数十里,长不知其所极,黝然而深,视如泼墨”(《阅微草
堂笔记·滦阳续录一》)的海面凹槽。
然而,永福不在沿海,而是被漳平、龙岩、南靖、华安包围在中央的群山环绕的
盆地海拔800米的高海拔山区,而永福古代居民自称“山哈”,与海无缘,离
永福最近的海边是漳州市龙海县石码镇,永福到石码的古代路线是经过和溪墟的
岭路前往的,里程应有100多公里,是古代的永福负贩不可能去的地方,古代
也不可能有为观海而专门到石码住一段时间的“山哈”。然而,“海无底”不是
看一段时间的海就能总结出来的三字经,因为,神农之世以来,闽南沿海的渔民
至今都没总结出“海无底”三字经,神州万里海疆的渔民,至今都没总结出“海
无底”三字经。这就表示,“海无底”三字经只能是生化古代永福人的一形道下
放的三字经。
△“鸭出世,无俺娘”的鸭是神州最古老的鸭种——麻鸭,是神农之世起就遍布
神州农耕区最古老的唯一鸭种。因麻鸭母不抱窝,麻鸭种蛋的孵化,一靠抱窝母
鸡孵化,二靠孵化床孵化。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辑录的民俗著作《风俗通义》告诉
:“鸡伏鸭卵,雏成入水”,表示东汉以前的麻鸭苗均由抱窝母鸡孵化。但是,
不管麻鸭苗是由母鸡孵化还是由孵化床孵化,都是一出世就被农家放入水面游戏
,因而是一出世就是无娘带的无娘子,故曰“鸭出世,无俺娘”。
麻鸭种蛋的孵化,表面看是靠抱窝母鸡和孵化床孵化,实际是靠人,因为,没有
人,麻鸭种蛋不会跑到抱窝母鸡的窝和孵化床。“鸭出世,无俺娘”由麻鸭母不
抱窝引起。麻鸭既是遍布神州农耕区最古老的唯一鸭种,“鸭出世,无俺娘”就
应该早就由中原农民和汉字用户总结出来,事实却是,中原至今没有“鸭出世,
无俺娘”农谚,汉字语言至今没有“鸭出世,无俺娘”谚语。中原农民和汉字用
户总结不出的“鸭出世,无俺娘”的情况,便表示“鸭出世,无俺娘”也不可能
由永福山哈总结出来,只能由生化永福山哈的一形道下放。
“鸭出世,无俺娘”告诉,麻鸭是唯一不会自己繁衍后代的家禽家畜,是唯一没
有种源的家禽家畜,全靠农民利用抱窝母鸡和孵化床孵化才能传宗接代的家禽家
畜。
《仓颉是人类吗?》证明:麻鸭必须出世于神农之世,是一形道为农耕民族生化
的家禽。
然而,科学界却认为,麻鸭的祖先是绿头野鸭(见《百度百科·野鸭》)。可惜
,科学界的说法经不起推敲,理由有二,一是绿头野鸭只可笼养,无法驯养,而
笼养既消不了绿头野鸭的飞行能力,也消不去绿头野鸭的抱窝本能;如鹦鹉是从
东汉末年起笼养至今的,但鹦鹉的飞行能力仍旧;笼养所以去不掉绿头野鸭的抱
窝本能,是因为笼养不是基因改造工程;而有些农家为让抱窝母鸡早点醒窝早点
下蛋,都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催醒抱窝母鸡,结果都是枉然。温室养鸡场虽能用
强灯光缩短抱窝母鸡的抱窝时长,但一让它们恢复自由,它们就仍旧按正常的抱
窝时长抱窝;二是中华古籍没有笼养绿头野鸭的记载,表示中华史上没人笼养过
绿头野鸭,表示麻鸭的祖先是绿头野鸭的科学说毫无根据。
只因“万物得一以生”,一形道既能生化无抱窝能力的麻鸭,也能随时赋予无抱
窝能力的麻鸭具有抱窝能力,证据就是东北麻鸭有抱窝能力,而东北麻鸭是被闯
关东的移民带出关外的关内无抱窝能力的麻鸭,表示东北麻鸭的抱窝能力是由一
形道赋予的。
已知,“天海鸭谣”只在永福话区和和溪话区流传至今。
由于“天海鸭谣”是中原没有流传和中华古籍没记载的童谣,是中国学界总结不
出的神奇歌谣,故知“天海鸭谣”是非常神奇的古老童谣,只能是一形道下放永
福畲乡的古老童谣。
肯定有很多古今永福人会以种种理由证明“天海鸭谣”不是一形道下放之谣,而
是古代永福人口头创作之谣。但是,永福哭嫁歌却证明古代永福人毫无创作“天
海鸭谣”的能力,因为,永福哭嫁歌是永福姑娘出嫁时的哭唱之歌,哭嫁歌中有
句形容婆家惨境的歌词“有钱没得买,有裳没得洗”(永福话的“买”和“洗”
压韵),这句歌词指的地方是山坑旮旯底,山坑旮旯底指的是很乡下、很偏僻的
山村。“有钱没得买”指的是偏僻的山村离永福墟很远,“有裳没得洗”指的是
偏僻的山村无水洗衣裳。但是,永福是高海拔林区,永福盆地周围的林区也遍布
着毛竹林,永福盆地周围的山村几乎都有毛竹林,住宅几乎都依涧而建。饮用水
不是涧水,就是开圳引涧水到屋边,或是由捅掉竹节的毛竹做的竹笕引到厨房水
缸和屋外水槽中的涧水,根本不存在“有裳没得洗”的情况,表示“有裳没得洗
”毫无依据,表示永福姑娘不论是出嫁到永福盆地还是永福偏远山村,都没理由
哭唱“有裳没得洗”,也表示嫁到百越仍至整个江南的永福姑娘都没理由哭唱“
有裳没得洗”。然而,永福的绝大多数姑娘是嫁在永福盆地,嫁在永福盆地的姑
娘则毫无理由哭唱“有钱没得买,有裳没得洗”这句歌词。但是,永福哭嫁歌是
1970年前的永福姑娘出嫁时必定哭唱之歌,而“有钱没得买,有裳没得洗”
却是永福盆地人最得心应口的歌词,至今仍是永福人记忆最深而能脱口而出的歌
词。
由于人类的口头作品和文字作品具有包括夸张在内的各种修辞手法,唯独没有无
中生有的修辞手法,而“有裳没得洗”恰恰是无中生有的歌词。这就表示,“有
裳没得洗”不是古代永福人的创作品,永福哭嫁歌不是古代永福人的创作品,从
而表示“天海鸭谣”不是古代永福人的创作品。不是古代永福人创作的作品,就
只能是一形道下放的作品,进而表示,古今永福人也是“万物得一以生”并“恃
之以生而不辞”(《道德经》)的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内视而不外视”(《金
华宗旨》)的睁眼瞎、“耳惟内听而不外听”(《金华宗旨》)的聋子、“惟道
是从”(《道德经》)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道德经》)的收音机、对
一形道之声“应之速而无疑”的传声筒。
以上永福话的独有特征表示,永福话是独一无二的方言,至少有532个话字和
普通话话字的音义相同或相似的永福话,不是河洛话,而是一形道在神农之世下
放永福话区的畲话或瑶话。闽南话不是河洛话,而是一形道在神农之世下放闽南
话区的畲话或瑶话。
話是话,話为舌言,舌为古生ノ,ノ是∕,∕是一,一即一形道,舌为古生一形
道;古为十口,口在唇,唇是脣,口是月,月是月球,月球⊕形,辐射一形道的
月球即吾辈月球。⊕隐十为○,○方化为口,⊕是空心月球,○是空心月球,口
是空心月球。⊕隐○为十,十即十字架。一⊕只有一个○或一个十,故⊕=十=
口。古便等于卄,卄便等于吕,古是卄,卄是吕。因吾辈月球是五位一体的共同
体,故舌代表吾辈月球,話是吾辈月球之言,吾辈月球之言是通过生化人类的一
形道下放给人类的,故知話是吾辈月球通过生化人类的一形道下放的口語。語为
吾言,語是明确語为吾言的示意图。
謠是谣,謠为月缶言,缶为午在凵,午为居十,是人,午是仐;亻是人,仐
是什,午仐什都是人在十字架的示意图。凵是冂,冂在月,冂是空心月,空心月
即空心月球。缶是人在十字架、十字架在空心月球的示意图。空心月球即⊕,缶
是月人在⊕中十字架示意图。月即⊕,謠是人在两个⊕形月球生言示意图。两个
⊕形月球代表吾辈月球,謠是吾辈月球人在十字架生言示意图,表示人间一切謠
言都由吾辈月球辐射的一形道下放。
◆独特的永福俗
独特的永福俗是指永福有五个独特的风俗,它们是:独特的农具、传统节日、姑
换嫂婚俗、女子改名俗和美食。
◇独特的农具有两种,一是直尺状锯镰,二是特长的耘草柄。永福出产并供漳平
、龙岩两县和和溪乡的直尺状锯镰是全球的唯一,证明见《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
字》。特长的耘草柄是对永福周围乡镇的短耘草柄而言的,因为,永福耘草柄长
一丈多,约为四邻乡镇耙柄长度的两倍多。柄材是小石竹竿。
然而,特长的耘草柄是对永福农民而言不是福音而是凶音,因为它是虐待永福农
民的虐待工具。因为,特长的耙柄,要求农民跨着大步,一手握耙柄头、另一手
以最大距离握着耘柄大步跨出,以老虎伸腰的姿势把耙子当推土机压着铁耙头深
入泥层推出耙子,再以狗牯(公狗)拉尿的姿势拉压着耙子把田泥拉回,深耘稻
丛间的泥层并把稻丛间的稗草和杂草反复蹂躏后踩入田泥中,一个来回的耙路有
一米多,同时要求铁耙头反复通过稻丛的直巷、横巷、斜巷,使每棵稻丛周围的
田泥都被耘松,使每棵稻丛的禾根都被铁耙头边齿切断。这就表示,“老虎伸腰
,狗牯拉尿”的耘草姿势是非常耗力非常辛苦的劳作,而短柄耘草柄耘草则因无
法施展“老虎伸腰,狗牯拉尿”姿势而不需要用“老虎伸腰,狗牯拉尿”姿势,
故知用长柄耘草柄耘草比用短柄耘草柄耘草辛苦的多。
当然,“老虎伸腰,狗牯拉尿”的耘草姿势是1949年前的耘草姿势,我所以
懂得这个姿势,是因为我当农民期间,本队的老农兼大队赤脚医生的吕思华,见
到出勤不出力的社员后,来了火气,并下田示范教导我们这些后生,才懂得古代
农民是这样耘草的,才知道耘草耙柄这么长的用途。
已知古代稻田耘草法有三种:手耘、脚耘、耙耘。手耘最苦,因为它要求耘者跪
在田里以手为耙耘田除草,把草拔起蹂躏后再压入田里。脚耘最轻松,因为它只
要求耘者站在田里,一手柱杖,一脚耘田除草,用脚趾把杂草拔起或撸起蹂躏后
再踩入田里,碰到禾丛中有稗草时,用手拔出稗草蹂躏后再踩入田里。已知用长
柄耘草柄耘草比用短柄耘草柄耘草辛苦的多,故知耘草的辛苦度排序是手耘→脚
耘→短柄耙耘草→长柄耙耘草。
◇独特的传统节日。永福节日中,一无清明节,二无中秋节,三无重阳节,却有
独特的五月节和七月节。
△清明节是祭祖节,永福没有清明节的原因有四,一是永福祖坟绝大多数都在山
林中,年年都要带着月儿(见下图)、柴刀、锄头劈路和扫墓,因而需要无雨的
天气;而清明时节是农忙季节和绵雨时节,扫墓几乎无法进行;二是永福祭祖不
是只祭近祖坟墓,而是祭扫当地列祖列宗的坟墓,三是冬季既是农闲季节又有较
多的无雨天,在山林中扫墓需要无雨天,四是祭扫子孙较多的祖坟都是参扫子孙
的聚餐,需要无雨天。于是,永福人便把祭祖——祭扫列祖列宗坟墓的时间放在
冬季。
永福祭扫祖坟简称扫墓,扫墓有四个特点,一是从近祖扫起,一代代往上扫,离
远祖越近,扫墓人就越多;二是祭扫子孙较多的祖坟都是参扫子孙的聚餐,凡是
预料半天扫不完且无法回家吃午饭的扫墓,都在墓边砌灶煮祭品,这样的扫墓,
除了要带月儿、柴刀、锄头、祭品、香烛、代冥币的草纸外,还要挑着水桶水瓢
、大铁锅、炊具、餐具和油盐酱醋。祭品除了猪肉、鸡鸭,就是主食粳米粿。
由于扫墓用的猪肉、鸡鸭、香烛、粳米要从五天一墟的墟市采购,加工粳米粿和
宰杀鸡鸭需要较多的妇女参与,祭扫各级大祖都要由推荐的各级族长当总头以召
集会议安排人事,因而一墟也只能祭扫一两个大祖墓。在有二十来代的大姓中,
祭扫列祖列宗所需的时长差不多需要整个冬季。因此,清明节不可能成为永福的
祭祖节。
祭扫列祖列宗的祭祖是真正的祭祖,不过清明节却以整个冬季为祭祖节的永福祭
祖节,才是真正的清明节。
一因永福话区周围的话区都过清明节,二因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
就表示,永福祭祖节可能是神州的独一无二节。
△五月节即粽子节。全国绝大多数的粽子节都在五月初五过,节名“端午节”。
但永福粽子节在五月初四过,不叫端午节,而叫五月节,而永福话区周围话区的
粽子节都在五月初五过,都叫端午节,不叫五月节。表示永福过五月节的日子既
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五月节日子不同,也与永福话区周围话区的五月节日子不
同,突显永福五月节的独特性。
虽说永福五月节是过初四,其实不是过初四一天,而是初一至初四的四天,有五
月节歌谣为据:初一裹乖粽(希望孙子乖而裹给孩子们吃的粽子),初二裹相送
(成串送给当年五月节前的伯家、叔家、舅家、姑家、姨家有中老人去世而不能
裹粽子的亲人亲戚家),初三裹己家(己家即自己家人);初四裹乞吃。乞吃即
乞丐,但初四既没裹粽,也没乞丐上门。事实上,永福自古无乞丐,原因有三,
一是地处高寒山区的永福耕地不可能有涝灾和大的旱灾、洪灾,只会有不大的风
灾,也未闻有蝗灾,因而是1949年前稻谷自食有余而向周围乡里大量出口籼
谷而获得“上坪银,永福谷”谚语的山区(永福谷出名理由见《仓颉是人类吗?
》),二是永福雇工俗是,“只要肯做雇工,就日日吃四顿,顿顿都是粒翘米饭
配有肉的菜,胜过地主的生活”,这是当了一辈子雇工的吕长汀在1970年代
在田间当着众人对着我这个生产队长说的话。“粒翘米饭”是大米煮到有点翘的
米饭,粒翘米饭对牙口好的人最可口,又耐饿;“胜过地主的生活”是因为地主
过的都是克勤克俭的生活,在没雇工的日子里,地主家也是一日三顿,饭菜则是
没有肉蛋的蔬菜配掺了地瓜丝(块)的米饭;三是有当乞丐可耻的舆论约束,故
永福自古无乞丐。
那么,为什么会有“初四裹乞吃”之谣呢?我的理解是,乞吃是向神乞食,是指
在初四当天的祭神活动。因为农业看天收成,尤其是在没农药和化肥的古代,农
业收成完全看天。看天收成即看神收成,要获得好收成,就得向神求食而祭神拜
神,因此,1970年前的永福,还有许多农民在偷偷开荒的山田边,捡几块扁
石头垒一个微型土地庙,在插秧时祭拜土地神保佑这块土地的水稻不遭鸟鼠和病
虫害的侵害和丰收,在割禾时祭拜土地神以谢土地神的保佑。
虽然永福话区周围的话区也有“初一裹乖粽,初二裹相送”的习俗,却因他们过
的是端午节,也没有“初五裹乞吃”之说,故知“初一裹乖粽,初二裹相送,初
三裹己家,初四裹乞吃”是永福独有的歌谣。
永福不过端午节而过五月节告诉,裹粽子过五月节与纪念屈原无关,而是神农之
世就定下的节日。永福话区周围话区都过端午节的情况也不表示与纪念屈原有关
,因为漳平龙岩是“明设抚瑶土官,计刀出赋”(《漳平县志》)地区。《百度
百科·抚瑶土官》告诉:明朝于闽粤交界的畲族地区设置抚瑶土官。因史书上对
畲、瑶民族的记载,往往混淆,或称畲族为瑶族,对畲区官吏便称“抚瑶土官”
,职责是管理畲民,征收赋税。表示闽粤交界地区都是畲族地区或畲瑶杂居区,
闽粤交界地区过端午节也是神农之世就定下的节日。
《宁德人“五月节”端午快到哦》告诉:闽东民间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在
闽东蕉城、福安、寿宁、古田、屏南等县(市)的大部份乡镇都是五月初四过节
,这种情况在本省的闽西以及浙南地区也普遍存在。可以说,宁德人过“五月节
”的日子和叫法和永福人过“五月节”的日子和叫法完全相同。此情只能表示宁
德地区原是畲乡。宁德话和永福话都要“面”不要“脸”的情况也说明宁德地区
原是畲乡。
“端午,故相传闽王以五日死,俗以四日为节”(明嘉靖《宁德县志》)的说法
其实不能成立,因为,如果五月四日过端午是为了纪念闽王,闽王就应该是福建
全省纪念的对象,福建全省的端午节就应该都在五月四日过,但全省多数地区的
五月节都过五月初五。何况永福五月节并无纪念闽王的传说,而浙南地区理应不
是闽王辖区。这就表示,五月初四过五月节的风俗既非纪念屈原,也非纪念闽王
,而是神农之世定下的节日。
《市政协主席兰斯琦调研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建设项目》告诉:“宁德是全国
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20万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
,迄今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可见,宁德“五月节”过初四过的是畲族的“
五月节”,神农之世定下的节日。
广东兴宁县黄陂乡侨居奥克兰的欧阳英告诉,她家乡过端午节没裹粽子也没有举
办赛龙舟活动,生于1947年的她直到1970年到上海哥哥家,才在当年的
端午节在嫂嫂的娘家首次见到粽子。端午节不裹粽子的风俗闻所未闻,应属罕见
之俗,这样的罕见风俗无疑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因兴宁也是“明设抚瑶土官
,计刀出赋”的抚瑶地区,表示兴宁县黄陂乡也是畲瑶古居地,表示畲俗或瑶俗
虽过端午节,却不一定必裹粽子、必搞赛龙舟活动,表示百越地区裹粽子和赛龙
舟的端午节活动均与纪念屈原无关。
△永福七月节过七月十四,也是永福的节日特色,因为永福话区周围的话区都过
七月半,而漳平以南以东的闽南则过时长一个月的普渡节。由于普渡节是借吸收
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大吃大喝一个月的节日,故知普渡节是在
道教和佛教传到闽南话区以后才出现的节日,在道教和佛教传到闽南话区之前,
过普渡节地区的七月节理应在七月半过。
《宁德地区都是过鬼节(七月半)? 》告诉:福鼎、福安、霞浦都在七月十四过
七月节。因“宁德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20万人,占全国的四
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迄今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的畲区,故知七月十四
过七月节的福鼎、福安、霞浦过的是畲族七月节。
七月十四过七月节,其实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七月十四拜的神和七月十五拜的神
是同一个神——辐射一形道的吾辈月球,吾辈月球即以“吕→口→吕”队形在近
地轨道上绕地盘旋不止并在绕地盘旋不止中辐射一形道不止的五个月球(见《“
月相说”说明什么?》)。而卒于1984年的我外婆,生前都会每逢初一和十
五的早晨,在上厅临天井处摆香案、点香烛、列茶点,双手捧香,对天祈祷,鞠
躬敬拜天帝。拜天帝即拜神,拜神即拜吾辈月球。我外婆每逢初一和十五的拜神
习惯代表的是她那代永福人的习惯,她那代永福人的习惯代表的是永福的传统风
俗。
因初一无月,十五月圆,故知每逢初一和十五拜神的目的,是在无月的朔日求月
亮相,在月圆的十五谢月圆满,虽然月亮是一形道生化在蓝天的生化物,却是深
藏在漆黑太空中的吾辈月球代表。因此,每逢初一和十五拜神的拜神对象都是吾
辈月球。
“祭”头是斜月、“祭”是斜月示人的画义也告诉,人间的一切祭拜对象都是示
人斜月代表的吾辈月球。斜月即月亮,因为,圆月以外的月相都是缺月,缺月之
弦都是斜的,缺月和圆月的经天轨迹也都是斜行轨迹。
既然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拜的神都是吾辈月球,永福七月节选在七月半不是省事
之举吗?是的,但是,永福人、福鼎人、福安人、霞浦人都没有选择七月半过七
月节的选择权,且无任何选择权,人类均无任何选择权,因为:
一,人类都是一形道生化物,都是“目惟内视而不外视”(《金华宗旨》)的睁
眼瞎、“耳惟内听而不外听”(《金华宗旨》)的聋子、“惟道是从”(《道德
经》)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道德经》)的收音机、对一形道之声“应
之速而无疑”的传声筒。“惟道是从”之道就是一形道。
二,“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是铁律,表示人类毫无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只
有“惟命是从”的命。“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是铁律,是因为它由个
人命运预言家、家庭和家庭命运预言家和朝代命运预言家共同证明。个人命运预
言家就是算命先生、相命先生、摸骨先生、占卦先生、测字先生、占星术先生、
乩言乩语乩画、巫师、神汉、签诗等,家庭和家庭命运预言家就是风水先生,朝
代命运预言家就是给出《乾坤万年歌》的姜子牙、给出《马前课》的孔明、给出
《推背图》的李淳风和袁天罡、给出《黄檗禅师诗》的黄檗、给出《梅花诗十章
》的邵雍、给出《烧饼歌》的刘伯温。
命的画义也告诉,决定“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命就是吾辈月球辐射的一
形道:命为人在叩上生一,叩为口卩同,口在唇,唇是脣,口是月——月球,口
表月球的原因,是月球⊕形,⊕隐十为○,○方化为口。卩是变形刀,刀在月,
刀是空心月,空心月即⊕形月球,叩代表两个月球,因吾辈月球五个月球是五位
一体的共同体,故叩又代表吾辈月球。吾辈月人居于⊕腔,他们唯一的工作是轮
流上十字架辐射一形道。故命的画义是月人在吾辈月腔辐射一形道。因此,“惟
命是从”=“惟道是从”。
既然“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五月节过初四还是初五、七月节是过十四还
是过十五,就是吾辈月人的决定,人间的任何节日都是吾辈月人的决定。吾辈月
人的决定只能通过生化人类的一形道实行。
◇姑换嫂婚俗,是流传至1960年代的残余婚俗,也是1960年代已经罕见
的婚俗,只有极少数家庭在用的婚俗。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我只知道我村,有
一家在“民主革命补课”时被划成的地主吕生灶,因其儿子难找对象,便以其一
子一女和“里路十八乡”的一个汉姓人家的一子一女搞姑换嫂,时间是1960
年代。便表示它是永福话区曾经盛行的婚俗。
姑换嫂也是山羊隔的畲族婚俗,但山羊隔的姑换嫂畲俗和永福的姑换嫂婚俗,明
显不同。因为,山羊隔的“姑换嫂”畲俗,只发生在畲族的异姓中。因山羊隔是
男性皆姓蓝的畲村,故山羊隔姑换嫂的对象是象湖镇龙门村、溪南镇尖祠村的雷
姓人家和华安县的官畲村、坪水村的雷、钟两姓互相换亲。而吕生灶子女的姑换
嫂发生在不同的汉姓中,表示流传至1960年代的姑换嫂婚俗都发生在不同的
汉姓中。
一因姑换嫂并非汉族婚俗,二因山羊隔的姑换嫂畲俗只发生在畲族的异姓中,三
因“永福本称百家畲”,四因瑶畲难分,最古老的永福居民应是瑶族,故推定,
流传至1960年代的永福姑换嫂婚俗应是古老的永福瑶俗。
◇女子改名俗,是指女子嫁一次改一次名的风俗,此俗始于童养媳,目的是让妯
娌的名字象姐妹的名字一样,有一个字相同,让人一听名字就知道她们不是姐妹
就是妯娌。此俗逐渐止于1970年代末。
一因未闻永福话区周围话区有“女子改名俗”,二因报道漳平山羊隔婚俗的文章
没有提到“女子改名俗”,三因网查告诉,一,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并无“
女子改名俗”;二,全国都没有“女子改名俗”,表示“女子改名俗”是永福独
有的风俗。
◇永福独特的美食
永福独特的美食有三种,一是永福糕粽,二是永福粳米粿,三是永福家苦抓。
△永福糕粽
永福糕粽是含馅粿粽,粽皮是按糯米和粳米1:1比例混合后泡水一夜滤干用石
碓捣成糕粽粉,按一斤米三两糖的比例把糖煮成糖汁,乘热把糖汁加到糕粽粉中
揉成光滑的粉团,这种粉团放到蒸年糕的铺了箬叶的竹编筛中压平放到大锅中蒸
一天就是永福年糕,故永福糕粽粉团就是永福年糕粉团。从永福年糕粉团中捏出
剂子压扁就是糕粽皮,把糕粽皮放到裹粽子的箬叶中加上馅料裹成粽子放到锅中
蒸熟就是永福糕粽。馅料有甜馅和咸馅两种,甜馅是炒熟的花生、芝麻捣碎拌糖
而成,咸馅是通常是猪肉、萝卜干、泡发的香菇、笋干、虾米或虾皮加调味料炒
熟炒香而成,一般地永福人家做五月节糕粽都会做甜馅和咸馅两种糕粽。
网查告诉:台湾客家有粿粽,但台湾客家粿粽不同于永福糕粽,因为,它的粽皮
叫米粄,米粄原料是糯米粉和籼米粉按按1:6混合加水和成粉团,也有纯糯米
粉加水和成粉团的,然后取部分粉团压成扁平状放到滚水锅中煮到浮起捞起作粄
娘,再加入到粉团中揉匀。粉团有的加糖,有的不加糖,但多数人家不加糖。馅
也有甜馅和咸馅两种,咸馅和永福糕粽的咸馅相同,但甜馅是甜豆沙,而做甜馅
的人家少。这就表示,一,台湾客家糕粽的粽皮原料异于永福糕粽;二,台湾客
家糕粽的粽皮加糖的少,不加糖的多,而永福糕粽皮都按一斤米三两糖的比例做
成的甜粽皮;三,客家糕粽的甜馅料异于永福甜馅;四,客家做甜馅糕粽的人家
比例很小。
我二妹的亲家告诉,赤水乡有裹糕粽,但其糕粽的粽皮不加糖,也无甜馅。因永
福话区以北的漳平县城一带海拔低没有粳稻,推定赤水乡也没有粳米,估计其糕
粽的粽皮是糯米粉和籼米粉按比例混合加水揉成。我大妹夫李海生小时候在新桥
乡和和平乡居住过,记得这两地都有裹糕粽。我表哥陈国安曾在漳平新桥中学当
了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他的朋友告诉,毗邻龙岩苏坂乡的西园乡不裹糕粽,桂
林乡有裹糕粽,拱桥乡也有裹糕粽,但靠近县城的两个行政村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靠近永福的七个行政村过永福五月节,而过永福五月节的七个行政村应是永福
话区,靠近县城的两个行政村应是漳平县城一带的话区,估计拱桥乡裹的糕粽也
按话区分别裹永福糕粽和赤水式糕粽。退休后居漳平县城的我表嫂陈笑如了解到
,南洋乡也裹糕粽。我二弟的二妻舅吕明孝曾在漳平芦芝乡教过五年书,记得芦
芝也有裹糕粽。但是,告诉新桥乡、和平乡、拱桥乡、芦芝乡有糕粽者都没告诉
或记不得糕粽皮是否加糖和是否有甜馅。因此,除了官田乡和拱桥乡的七个行政
村是永福话区而裹永福式糕粽外,估计永福话区以北的漳平各地都应裹赤水乡式
的糕粽。嫁在和溪乡的我表妹陈金菊告诉,和溪乡的糕粽做法和种类与永福一样
,而且现在的和溪墟常年有卖糕粽。永福则因从来没人上街出售糕粽,故永福墟
现在仍然没有出售糕粽。虽然我表妹陈金菊说,和溪糕粽的做法和种类与永福一
样,但和溪因海拔低而没有粳米,糕粽皮也是由糯米粉和籼米粉按比例混合而成
,味道和口感应和永福糕粽有所差异。虽然如此,和溪糕粽在做法和种类与永福
糕粽相同,表示永福糕粽只流行在永福话区和和溪乡,永福话区和和溪的糕粽都
是神州独有的美食。
所以敢说永福话区和和溪乡做的永福糕粽是神州独有的美食,是因为吃过永福糕
粽的龙岩人和吃过我在奥克兰做的永福糕粽的华人都赞不绝口。
△永福粳米粿
粳米粿是粳谷经土砻展去谷壳、经石碓换捣去米皮后,再经泡水一夜滤水后上蒸
桶蒸熟,再经石碓捣成的饭团做成。
《维基百科·粳稻》告诉:传统粳稻是温带水稻,表示传统粳稻无法在亚热带的
低海拔地区种植。《百度百科·粳米》告诉:粳稻主要产于中国东北、日本、朝
鲜半岛,中国天津、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种植;在南方则分布于
海拔1800米以上。
但粳稻“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以上的说法错误。因为,永福是
高海拔的高寒山区,永福盆地海拔在750—760米之间,最高山峰是苦笋林
尖,海拔是1666米。但永福盆地及其周围的山区耕地都能种植高杆单季粳稻
。永福话区的高杆单季粳稻种植大约持续到2000年,产量能够满足,一,永
福话区家家以粳米粿为七月节主食的需要;二,永福话区用粳米粿祭扫列祖列宗
的需要;三,永福话区红白喜事宴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粳米粿菜的需要;四,永福
话区娶亲担中不可或缺的粳米粿的需要;五,按糯米和粳米1:1比例做年糕和
和永福糕粽所需的粳米。
虽然永福自1980年代起变成了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进而变成了花卉生产基
地,而不再种植水稻,却因粳米具有上述的五大用途,北方粳米便成了永福商人
的调运对象。
在永福变成高山花园式旅游胜地后,永福粳米粿也成了旅游永福的游客赞不绝口
的舌尖美食。
△永福家苦抓
苦抓学名败酱草,是野生在山谷的野菜,是龙岩、漳平、德化的一种美食——大
肠苦抓汤的原料之一;家苦抓则是只有家生、没有野生的蔬菜,药性、口味和用
途与野生苦抓相同,但它既可当鲜菜煮炒为菜或淖水后煮炒为菜,也可做大肠苦
抓汤,但长相与野生苦抓大异,可见下面家苦抓和苦抓的照片:
经向亲朋了解,家苦抓只在永福种植,故称永福家苦抓。
苦抓应是福建乃至江南到处都有的野菜,是进山半天就可采一担回来的野菜,傍
山村民在溪岸采一会儿就能采一大篮子回来的野菜。因此,以前的永福也没多少
农家爱种家苦抓,表示老天没理由在永福话区下放家苦抓。老天在没理由下放家
苦抓的永福下放家苦抓的目的,无非是要通过永福人告诉天下:所有只有家生没
有野生的农作物种都是一形道生化物,家生农作物种和野生植物都是一形道生化
物。
可见,在上述的永福俗中,除了五月节与宁德和浙南相同,七月节与福鼎、福安
、霞浦相同,其它的风俗均为永福独有之俗。
俗者,谷人也。谷为居口之人生八,八是十字架辐射的一形道中相邻两条一形道
的形象,故八即八道,八道即相邻的两条一形道。口是月,谷为月人生八道,俗
为人人在月生八道。这就表示,风俗是月人通过八道下放人间而成之俗。
由于永福话区残余的姑换嫂婚俗不是山羊隔蓝姓畲族的姑换嫂婚俗,永福话区的
女子嫁一次改一次的风俗也不是山羊隔蓝姓畲族风俗,表示永福百家畲不是蓝姓
畲族风俗。网查告诉,山羊隔蓝姓畲族从永福蓝田迁往山羊隔的时间在400多
年前,约在明末清初,而永福蓝田更古老的地名是下留(刘)田,永福墟的古老
墟名是留(刘)田墟,表示留(刘)田墟就是上留(刘)田,表示留姓或刘姓曾
是比蓝姓畲族更早的永福大姓畲民,表示留姓或刘姓曾是百越民族的一个大姓,
表示永福话区是个百越民族的流转居地。因为,以姓作村名前缀,需要该姓始祖
数百年的繁衍,如吕坊在永福吕氏始祖吕廷抡迁居永福时,不叫吕坊,是吕廷抡
子孙繁衍到几乎占领吕坊村时才改称吕坊的。《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证明,
吕廷抡迁居永福的年头约在1324年,距今已有698年。
《瑶族的汉式姓氏和字辈制度》告诉:一,瑶族有盘、沈、包、黄、李、邓、周
、赵、胡、唐、雷、冯十二个汉式姓氏,有的地区是盘、黄、李、廖、任、邓、
高、周、唐、奉、包、沈十二个汉式姓氏,而且,有的地区无包、唐二姓,换成
了蒋、邝二姓,有的地区无李姓,换成了郑姓等等;二,早期人类学家胡耐安在
对广东北部盘瑶的调查后认为:“过山瑶的姓有盘、赵、邓、黄、李、周、祝、
莫、唐、房、冯、陈、张、成、戴、邵、五、邝十八种。这就表示,一,盘姓是
瑶族和畲族的共有姓氏,是瑶畲难分的原因之一;二,瑶族的十八种汉式姓氏意
味着永福话区的原始居民应是瑶族。因瑶族的十八种汉式姓氏和汉族的十八种汉
式姓氏相同,表示瑶族的十八种汉式姓氏和汉族的十八种汉式姓氏已难分辨,永
福话区中的邓、黄、李、陈、张等姓可能夹有瑶族的邓、黄、李、陈、张等姓。
虽然瑶族一般不与他族通婚,却因有十八个姓可通婚,通婚自由度很大。因而,
瑶族也可能实行姑换嫂婚俗和女子嫁一次改一次名的改名俗。
那么,永福话是不是一种古老的百越话?没理由不是,理由有三:
一是《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证明,永福吕氏始祖吕廷抡约在元朝泰定1年(
公元1324年)左右从永定虎岗乡灌洋自然村迁居永福吕坊的,他的母语是虎
岗客家话,定居永福后,学用永福话必是他入乡随俗的第一俗,他的母语在永福
毫无用武之地。
二是2012年10月1日发表的《漳平永福种玉堂》告诉:永福陈氏始祖陈五
八迁自永安贡川,青年时随宋军云峰旗驻扎龙岩县永福里,约于南宋理宗末年迁
居永福里蓝田社,自他驻扎永福起,学用永福话也必是他入乡随俗的第一俗,他
的永安贡川母语在永福毫无用武之地。
三是2014年3月1日发表的《福建漳平市李氏起源》告诉:永福李庄李氏始
祖李三三郎,原居江西,生于宋咸淳九年癸酉(1273)。李三三父亲李火德
,生于宋开禧丙寅年(1206),卒于元朝至元壬辰年(1292),祖居江
西石城,曾任汀州宁化教谕。又说宋宝庆二年(1226)丙戌与其兄李木德避
乱迁居上杭胜运里丰朗岗,纳室陈氏,生三男二女,李三三是李木德的第三子,
表示李三三郎的母语既可能是江西石城某乡话,也可能是上杭胜运里话。但不管
李三三的母语是江西石城某乡话还是上杭胜运里话,都在永福毫无用武之地,他
定居永福李庄后入乡随俗的第一俗是学用永福话。
一因《仓颉是人类吗?》证明,神农之世的农耕民族是铁器相当发达、百工相当
发达的农耕社会;二因《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证明,永福畲族“刀耕火种”
之刀和“明设抚瑶土官,计刀出赋”之刀,都是熟铁打造的钢制利器,永福话区
独有的直尺状锯镰既是漳平、龙岩和和溪乡通用的镰刀,更是举世独一无二的镰
刀,表示吕廷抡一家迁居永福畲乡时,永福不仅铁器相当发达、百工相当发达,
而且拥有举世独一无二的直尺状锯镰,表示吕廷抡一家迁居永福畲乡时带来的打
铁手艺只是在永福的谋生手段,并没给永福畲乡带来铁器文明。进而表示,汉族
移民给百越地区带来的唯一文明就是汉族政权和汉字教师带给百越民族的汉字。
由于每个乡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方言岛,每个乡音与毗邻乡音都是过渡乡音,故
知闽南话与莆仙话、客家话、广州话都由过渡乡音过渡而成,所有汉语的大小方
言都由过渡乡音过渡而成,表示江南百越的方言都由过渡乡音过渡而成,在中原
没有、在世界独一无二的闽南话不可能是河洛话,而是闽南地区始于神农之世的
百越话。在中原没有、在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话不可能是中原古音,而是闽粤赣
三角区始于神农之世的百越话。在中原没有、在世界独一无二的广州话不可能是
中原古音,而是广州地区始于神农之世的百越话。
可见,入乡随俗的第一俗是学用所入之乡的乡音,离乡背井的个体移民带不走自
己的乡音,融不进移居之乡的乡音。离乡背井之乡和离乡背井的个体移民的关系
,犹如“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的衙门和官的关系。
可见,百越地区的方言不是汉语方言,而是百越方言。方言学界所以称百越方言
为汉语方言,是因为百越方言区的百越民族逐渐被汉人挤兑和多数的百越民族汉
姓化,最终使得汉姓鸠占鹊巢。
可见,真正称得上官话方言的官话方言只有东北话和北京话。因为,北京话来自
东北话,东北话是一形道在完颜阿骨打出生的1068年前的1067年前不久
下放的,理由请见《北京话是满族的最大遗产》。
明月牌收音机吕柏林
2023年2月15日
【回首页】【月亮探密】【中国问题和解题钥匙】【石器时代子虚乌有,神话传说传神传真】【乾坤再造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