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再造在中华新西兰华人 吕柏林著

“中国”语录之一


         说  明

因绝大多数华人视中华民国生日为“中国”生日,研究中日历史而著名的旅日学者
林思云则认定“‘中国’这个名称却意外地非常年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
前,中国的正式名称从来没有叫过‘中国’……尽管正式的国号没有叫过中国,中
国民间倒是有‘中国’或‘中国人’的俗语辞汇。不过以前人们提到‘中国’一
词,一般狭义地指中原地区,‘中国人’就是指中原人,以区别于新疆西藏蒙古的
边民,以前并没有用‘中国’代表国家的用法”(《“支那”问题纵横谈》),故
我不辞麻烦,从若干史籍和其它古籍中搜索出《古代“中国”语录》,证明“中
国”是古老的词汇,帝王的词汇、官方的词汇。现将选择摘录的《古代“中国”语
录》分成三部分,以三页载之。


◆《尚书·周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周礼·秋官司寇》:㈠反于中国。㈡辨其中国。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出
现四次。

◆《诗经·大雅·荡之什》:㈠女炰烋于中国。㈡内奰于中国。㈢哀恫中国。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㈠当尧之时……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然后中国
可得而食也。

㈡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孟子·离娄章句下》:得志行乎中国。

◆《孟子·万章章句上》: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汉末刘熙注:帝王所都为
中,故曰中国。

◆《孟子·告子章句下》:今居中国。

◆《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中国、夷、
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

◆《礼记·乐记》: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

◆《礼记·大学》:不与同中国。

◆《尔雅·释地》:此四方中国之异气也。

◆《榖梁传·桓公》: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榖梁传·庄公》: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其见获乎?

◆《榖梁传·僖公》:

㈠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

㈡不正其信夷狄而伐中国也。

㈢“复者,复中国也”出现三次。

◆《榖梁传·文公》:佚宕中国。

◆《榖梁传·宣公》:

㈠不使夷狄为中国也。㈡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榖梁传·成公》:㈠莒虽夷狄,犹中国也。㈡中国与夷狄不言战,皆曰败之。

◆《榖梁传·襄公》:

㈠若言中国焉,内郑也。

㈡号从中国,名从主人。

㈢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缯,中国也。

㈣郑伯将会中国。

㈤不使夷狄之民加乎中国之君也。

㈥不以中国从夷狄也。

㈦存中国也。中国有善事则并焉,无善事则异之,存之也。汲郑伯,逃归陈侯,致
柤之会,存中国也。

㈧澶渊之会,中国不侵伐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

◆《榖梁传·昭公》:

㈠《传》曰: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号从中国,名从主人。

㈡狄人谓贲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

㈢夷狄之君诱中国之君而杀之。

㈣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

㈤两夷狄曰败,中国与夷狄亦曰败。

㈥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败,胡子髡、沈子盈其灭乎?

㈦来者,来中国也。㈧中国不存公。注:“中国”,犹国中也。

◆《榖梁传·定公》:

㈠吴信中国而攘夷狄,吴进矣。其信中国而攘夷狄奈何?㈡君若有忧中国之心。

◆《榖梁传·哀公》:

㈠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㈡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

㈢其不言来,不外麟于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国也。

◆《春秋左传·庄公》:中国则否。

◆《春秋左传·僖公》:

㈠德以柔中国,邢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

㈡《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春秋左传·成公》: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

◆《春秋左传·昭公》:

㈠戎有中国,谁之咎也?

㈡《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春秋公羊传·隐公》:曷为大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春秋公羊传·庄公》:

㈠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

㈡大其为中国追也。此未有伐中国者,则其言为中国追何?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

㈠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宋?

㈡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

㈢桓公有忧中国之心。

㈣曷为不言楚子执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春秋公羊传·宣公》: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
人不有,是以亡也。

◆《春秋公羊传·襄公》:

㈠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讳伐丧也。曷为不系乎郑?
为中国讳也。

㈡曷为不言其大夫弑之?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郑伯将会诸侯于鄬,其大夫
谏曰:“中国不足归也,则不若与楚。”郑伯曰:“不可。”其大夫曰:“以中国
为义,则伐我丧,以中国为强,则不若楚。”

㈢贼未讨,何以书葬?为中国讳也。

◆《春秋公羊传·昭公》:

㈠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

㈡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然则曷为不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
夷狄也。其言灭获何?别君臣也,君死于位曰灭,生得曰获,大夫生死皆曰获。不
与夷狄之主中国,则其言获陈夏啮何?

㈢何异尔?非中国之禽也,宜穴又巢也。

◆《春秋公羊传·定公》:

㈠吴何以称子?夷狄也,而忧中国。其忧中国奈何?

㈡伍子胥复曰:“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

◆《春秋公羊传·哀公》:

㈠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曷为以
会两伯之辞言之?

㈡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业。《集解》:诸夏,中国也。

◆《战国策·秦二》: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
秦且轻使重币,使事君之国也。

◆《战国策·秦三》:

㈠达途于中国。

㈡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
楚、赵。

◆《战国策·秦四》: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

◆《战国策·齐三》:㈠今又劫赵、魏,疏中国。㈡故秦得齐,则权重与中国。

◆《战国策·楚三》:㈠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之女如此其美也。
㈡今君相王乘之楚,御中国之难,

◆《战国策·赵二》:

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
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
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
国,臣愿大王图之。

㈡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

㈢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

㈣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

◆《战国策·赵四》:秦王受负海内之国,合负秦之交,以据中国。

◆《战国策·韩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战国策·燕二》:且夫宋,中国膏腴之地,

◆《战国策·刘向书录》: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以并立于中
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

◆《庄子》:

㈠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㈡温伯雪子曰:“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㈢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㈣其数散于天下
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

◆《史记·五帝本纪》(含注者言论,下同):

㈠燮,和也。正义言四凶流四裔,各于四夷放共工等为中国之风俗也。

㈡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
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
舜。

㈢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㈣郑玄曰:“猾夏,侵乱中国也”。

㈤马融曰:“谓在八议,君不忍刑,宥之以远。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
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当明其罪,能使信服之”。

◆《史记·夏本纪》:

㈠汉书西域传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河北流,与葱岭河合,
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潜行地中,南出积石为中国
河。”

㈡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史记·周本纪》:皇甫谧曰:“頉去中国三万里也”。

◆《史记·秦本纪》:

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㈡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
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

㈢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

㈣吴强,陵中国。

㈤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㈥秦惠文王始效中国为之。

㈦释名云:“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

◆《汉书·孝文帝纪》: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

◆《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
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

◆《史记·礼书》:裴氏引山海经,以为夸父弃杖为邓林,其言北饮大泽,盖非在
中国也。

◆《史记·律书》:云南巢者,在中国之南也。

◆《史记·天官书》:

㈠占以南星不见则南道不通,北亦如之;动摇及火守,中国兵起也。

㈡填星、岁星守之,中国之利,外国不利,可以兴师动觽,斩断无道。

㈢附耳一星……星明,则中国微,边寇警;移动,则谗佞行;入毕,国起兵。

㈣九游九星……摇动则九州分散,人民失业,信命一不通,于中国忧。

㈤其出西失行,外国败;其出东失行,中国败。

㈥仲冬冬至,晨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为中国。

㈦常在东方,其赤,中国胜。

㈧其与太白俱出东方,皆赤而角,外国大败,中国胜。

㈨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㈩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
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

(十一)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

(十二)故中国山川东北流。

(十三)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

(十四)从华山及黄河以南为中国也。

(十五)中国,从河山东南为阳也。

(十六)中国山及川东北流行,若南山首在昆仑葱岭,东北行,连陇山至南山、华
山,渡河东北尽碣石山。黄河首起昆仑山;渭水、岷江发源出陇山:皆东北东入渤
海也。

(十七)星经云“太白在北,月在南,中国败;太白在南,月在北,中国不败
也”。

(十八)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
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十九)天文志“其占者毕、昴闲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国也。”

◆《史记·封禅书》: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能僊登天矣。黄帝时万诸
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
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史记·河渠书》: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害中国也尤甚。

◆《史记·平准书》:

㈠晋灼曰:“中国被教之民也”出现两次。

㈡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

◆《史记·吴太伯世家》:

㈠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
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㈡中国之虞灭后二世,合七十一年。

㈢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礶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
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㈣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㈤外吴者,吴夷,贱之,不许同中国,故言外也。

㈥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
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史记·鲁周公世家》:

㈠公羊传曰:“非中国之禽也,宜穴而巢”。

㈡谷梁传曰:“来者,来中国也”。

◆《史记·陈杞世家》:六四变,内卦为中国,外卦为异国。

◆《史记·宋微子世家》:㈠伤中国阙礼义。 ㈡伤中国之乱,阙礼义之举。

◆《史记·楚世家》:

㈠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

㈡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㈢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
请王室尊吾号。”

㈣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㈤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
坏矣。

㈥垂头中国。

㈦连韩﹑郯,则河北中国之路向东南断绝。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㈠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

㈡楚襄王控霸南土,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适华夏,号为方城。

㈢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暞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
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㈣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
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
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史记·赵世家》:

㈠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㈡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

㈢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史记·魏世家》:魏之先……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史记·孔子世家》:

㈠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于夫子,可谓至
圣,故为世家。

㈡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

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
至圣矣!

◆《史记·三王世家》:故诫之曰“江湖之闲,其人轻心。杨州葆疆,三代之时,
迫要使从中国俗服,不大及以政教,以意御之而已。”

◆《史记·张仪列传》:

㈠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

㈡中国谓关东六国。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
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
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
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
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

㈠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

㈡横度中国东西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
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㈠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

㈡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霸中国,而卒诛其身。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㈠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
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
……”

㈡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
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觽车轝,万物殷富,政
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觽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闲,譬若汉
一郡,王何乃比于汉!”

㈢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是时汉方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
宛,中国多事。

◆《史记·李将军列传》:服虔云“中国人”。

◆《史记·匈奴列传》:

㈠乐产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觽妾,避居
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㈡而居于泾渭之闲,侵暴中国。

㈢于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于韂,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
狄是应”,“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

㈣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
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㈤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㈥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㈦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

㈧高后时,冒顿寖骄,乃使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
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㈨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

㈩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㈠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

㈡李斯谏曰:“靡獘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㈢今中国无狗吠之惊。

㈣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
之本也。

◆《史记·南越列传》:

㈠南越王尉佗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中国扰乱,未知所安……且
番禺负山险……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

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㈢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
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㈣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㈤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

㈥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又与使者乱,专欲内
属……”

◆《史记·东越列传》:

㈠蚡对曰:“越人相攻击,固其常,又数反复,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

㈡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史记·西南夷列传》: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㈠广志云“凉州地生析草,皆如中国燕麦”。

㈡檄曰:告巴蜀太守:陛下□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

㈢且夫邛﹑筰﹑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

㈣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

㈤张云:“海内经云昆仑去中国五万里,天帝之下都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㈠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㈡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车,国富民觽。

◆《史记·汲郑列传》:

㈠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

㈡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

◆《史记·酷吏列传》: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
之,不如和亲。

◆《史记·大宛列传》:

㈠大宛在匈奴西南……多玉石,河注中国。

㈡外国传云“外国称天下有三觽:中国人觽,大秦宝觽,月氏马觽”。

㈢汉书云:“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皆潜行地下,南出
于积石山为中国河。”

㈣郭璞云“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窴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注泑泽,
已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

㈤康泰外国传云:“外国称天下有三觽:中国为人觽,秦为宝觽,月氏为马觽
也。”

㈥韦昭云:“外夷书皆旁行,今扶南犹中国,直下也。”

㈦火山国……其公私宫室为重屋,邮驿亭置如中国……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
而胡服。”

㈧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至中国,画形像焉。

㈨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
弱,贵汉财物。

㈩西域传云“南出积石山为中国河”。

(十一)则河源本昆仑而潜流至于阗,又东流至积石始入中国,则山海经及禹贡各
互举耳。

◆《史记·货殖列传》:

㈠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㈡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
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㈢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㈣白叠,木绵所织,非中国有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㈠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

㈡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纳贡职。

㈢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明月牌收音机吕柏林录制于2006年11月17日

古代“中国”语录之二       古代“中国”语录之三


回首页】【月亮探密】【中国问题和解题钥匙】【石器时代子虚乌有,神话传说传神传真】【乾坤再造在中华

Free Web Hosting